当然,仅仅铲除那些势力最为强大、最具影响力以及最有可能发动叛乱的土司家族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朱祁镛计划还要采取一系列软硬兼施的策略,迫使其他中小型土司家族乖乖就范。
一方面,他的计划是,派出精锐部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对那些负隅顽抗的土司家族进行军事打击;
另一方面,则通过展开政治谈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们阐明归顺朝廷所能带来的种种好处。
同时,朱祁镛还计划,准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此来诱惑那些土司家族主动放弃手中的权力。
经过这番恩威并施之后,相信绝大部分土们,都会选择妥协退让。
届时,朱祁镛便将,顺势而为,全面废除土司制度,大力推广郡县制。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改土归流,将西南地区真正纳入大明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范围之内,使其成为国家稳定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能够成功达成这一终极目标,
朱祁镛可谓是倾尽所能,不遗余力地调动各方资源。
他首先从自己麾下精心挑选出最为杰出且才华横溢的文武大臣前来坐镇直接指挥。
其中,李贤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治国方略而闻名;
于谦则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忠诚正直备受敬重;
王骥更是智勇双全,在战场上屡立奇功。
此三人一同坐镇,此地,无疑给整个行动增添了强大的底气与信心。
与此同时,
朱祁镛深知情报工作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性,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手中最为机敏灵活的锦衣卫北镇使千户汪直调任至此。
汪直,此人精明强干,擅长搜集情报以及执行各种秘密任务,包括令人胆寒的特务暗杀活动。
相信有了他的加入,便如同多了一双洞察一切的眼睛,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敌人的动向并及时做出应对策略。
除此之外,朱祁镛还慷慨地派出了自己手中半数最具才能的大将奔赴前线。
这些将领们个个身经百战,英勇无畏。
有方瑛这样勇猛善战的猛将,冲锋陷阵时锐不可当;
也有石亨及其侄子石彪叔侄俩,他们配合默契,所到之处敌军皆闻风丧胆;
范广作战经验丰富,战术运用娴熟;
孙镗武艺高强,能在千军万马之中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
韩雍足智多谋,善于排兵布阵;
项忠坚毅果敢,治军严谨;
陈友机智灵敏,常常能出奇制胜;
李参沉稳老练,临危不惧。
这十位大将齐聚一堂,组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之师。
更为惊人的是,此次行动,更是集结了全国半数以上的精锐兵力,
共计 60 万陆军和 5 万海军,总共 65 万精锐大军浩浩荡荡地云集于此。
如此庞大的军队规模,展现出了帝王朱祁镛,志在必得的决心和魄力,
誓要在此战中一举歼灭大明朝西南地区那些长期盘踞一方的土司势力,
从而彻底荡平这片土地,将其打造成大明王朝,最为坚固稳定的南方战略基地。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朱祁镛有着更为宏大的战略规划。
一旦成功掌控西南地区,接下来他便计划继续挥师南下,
进军安南(今越南),继而攻占缅甸、老挝、暹罗(今泰国)、真腊(柬埔寨)、占城等地,
逐步实现对中南半岛的全面掌控,
之后恢复太祖朱元璋时期的“藩王领军镇守边境”之国策,
将大明朝国内现存的藩王们和自己儿子们,改封到中南半岛,
甚至是之后北疆的蒙古、西域、西藏之地,也如此办理,
“大明中央居中,藩王镇守边境,”,如此国策之下,
相信百年之后,中南半岛、西域、西藏之地,必将彻底被同化,成为大明朝的一部分。
尽管有可能会再次出现,“靖难之役”这样的藩王作乱,
但在这么折腾,也是大明朝内部兄弟叔伯之间的战争,
不管最后谁胜谁负,都是他朱祁镛的后代,
如此又有何方,大乱方能大治,
这也许可能,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明知道燕王朱棣,可能会谋反而不加制止的原因吧。
相信一旦真能成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届时,大明王朝的版图将在朱祁镛手中,进一步扩张,国力也必将得到极大提升!!!
天顺帝朱祁镛,必将超过明成祖朱棣,夺下原属于朱棣的太宗庙号,
成为比肩唐太宗李世民一样的明太宗朱祁镛,
成为大明朝的新一代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