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行”刘墨虽然整日读书,可也不是书呆子,“咱们父亲就是工部尚书,平日里你和郡主走得近些倒是没什么,但这些官场上的事儿,还是不要和郡主掺和到一起比较好。”
刘娇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知道了,不过既然那人想得到郡主的举荐,可以直接将自己的作品送到郡主面前,其他考生也是这样做的。”
“算了,我还是写封推荐信吧!”刘墨说到。
郡主已经修缮完毕,这几日石夭因为搬家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期间还收到不少前来金陵城参加科举的考生的文章。
石夭也大概翻阅了一下收到的这些文章,不过大多数考生,都只在文章中写出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关于他们的才能是一点也没展现出来。
石夭自然不会将这些人举荐给皇上,让他们在朝为官。
大公主收到的文章比石夭更多,每次收到文章都会面脸微笑的仔细阅读。毕竟这些考生除了说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之外,为了博得皇室众人的好感,还会有一大片的溢美之词。
在这些文章中间,大公主还真的挑出了一个人,将他推荐给了皇上,也在这次科举的主考官处留下了名字。
这日,小蛮子又给石夭送来了一大堆的文章,在其中最显然的是一封推荐信。
“这是刘墨写的推荐信,告诉我来自焉孜山的东九陵,在工匠这块十分出色。在当地做出了纺线车,和适合在梯田处使用的筒车。
这次东九陵前来赶考,希望能入工部,希望我给将东九陵举荐给皇上,以免明珠蒙尘。”石夭说道。
彩云是知道民间疾苦的,问言便道,“这位考生,做出的这两样东西,可真是造福百姓的大功德。只不过为何只有这刘公子的推荐信?没有这位考生写的文章。”
石夭笑着说道,“既然这位考生擅长做这各种各样的器械,那么自然不是靠文章来取胜的。”
接着便问小蛮子,“那位考生现在在何处?”
“这些文章都是昨日送来的,不过因为刘公子的推荐信,奴才对那位考生倒是有些印象,还特意问了那位考生的居住的地址,现在奴才派人去请来?”
“你去吧!”
东九陵是焉孜山一位有名匠人的儿子,父亲在当地被人尊称为东翁。
东九陵在家族中排行第九,东翁本想让儿子走上科举之路,让全家改换门庭。但儿子们大多都对匠人、或者经商感兴趣。长此以往,东翁便打消了这份心思。
尤其是在东九陵从小脑袋灵活,在焉孜山当地做出了不少造福百姓的物件,让他们东家在焉孜山一带颇受爱戴。东翁便觉得,做匠人也不错,毕竟他们是以木匠传家的。
但东九陵心中却不满足于现状,他想让自己的制作出来的东西,流入炎国的百姓家。也想到更为繁华的地方,学习到更加先进的技术。
便开始参加科举,希望能入工部,和炎国最顶尖的匠人在一起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