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司徒袁隗看着何进的背影,将他叫住。
“哦?原来是袁司徒啊,有何见教?”何进皮笑肉不笑的拱了拱手。
“大将军!方才你为何不力劝陛下出兵?汝为武将之首,执掌天下刀兵,难道不思为国杀贼吗?”
袁隗语气强硬,似乎是在质问。
“呵呵。”何进面上不动声色,哼道:“司徒,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粮草不足无法出兵,司徒若真是忠心为国,不如这粮草就由司徒来筹措如何?”
“大将军可真会开玩笑,老夫哪有这个能力。”袁隗目光冷了下来。
“那本将就爱莫能助了。”何进摆了摆手,穿上鞋履悠哉悠哉的远去。
“哼,不过是一个屠猪卖酒之徒,借助自己妹妹美色上位的卑鄙小人,也敢在老夫面前摆威风!”袁隗面色阴沉的一甩袖袍,眼中满是冷芒。
虽然平日里大臣们外表都很尊重何进,实则内心对他是非常鄙视的。
只因对方不仅有兵权,而且背靠皇室 ,明面上也不得不装作心平气和的。
“司徒勿与这屠夫一般见识。”太尉崔烈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的,一脸愁容的说道:“咱们还是好好想一想,如何劝谏陛下出兵剿匪吧。”
……
……
……
不说洛阳的士人们因为张宁开展的“打士族,分土地”的活动感到惊怒。
远在邺城的张宁,自然也知道现在四方都在盯着自己,甚至有派间谍过来视察情报,借机刺杀自己。
为了保护张宁的安全,除了赵云夏侯兰带队巡查城中,张闿率领背嵬军隐藏暗处,全天二十四小时监察可疑人员。
就连当代剑圣史阿,也下了山,陪侍张宁左右,防止小人偷袭。
毕竟,张宁现在做的事情,是遭到所有士人反对的,她不想落得和孙策一个下场。
此时刚刚过完新年,是为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三月。
这场“打士族”活动已经开展了两个多月,所幸的是,效果十分良好。
各地的老百姓们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自发的提着武器,冲进士族的豪门大宅,砸碎了宗祠,夺回被地主们侵占的田地与财产。
而抢回的土地,张宁则派出大量由黄炳培训过的官员,依照人口分给田亩。
只有切切实实的让老百姓得到利益,他们才会跟着义军走,才会跟随大平道。
特别是在这个年代,获取黔首的民心其实非常简单,让他们能够吃饱,能够安居乐业的生活,便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他们的支持。
仅仅是一口吃的,便可以换取他们的效命。
张宁做的便是效仿“先辈”,为大多数人争取应该得到的利益。
而剩下的少部分人(士人),不过是一群纸老虎。
除了“土地革命”取得了成果之外,冀州的商业也呈现直线上升的繁荣景象。
许多商贾们听说冀州免税减租,大批大批的商队纷纷入驻冀州,开办商户。
由甄逸建立的海上舰队也开始在扩大规模,由陈平主办,在渤海扩建了一处渤海商港,邀请各大商贾入驻。
不光销售海鱼等海产品,还有牛、羊、马等牲畜,金银玉器等,可谓应有尽有。
因为有大批的商贾入境,使得冀州的建筑业开始兴起。
大批的工人被雇佣,开始修建各种基础设施,如房屋,马车,海船等等。
来做生意的人变多,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衣食住行各行各业都获得了不错的利润。
张宁的两条政令,消除了大汉多年的积弊,以及士人们所带来的阴霾,许多人觉得,这世道似乎开始变得有希望了
邺城的首府内,张宁正端坐主位,一卷一卷的看着近日下面呈上来的报告。
大多都是关于“打士族”以及关于“经济建设”,以及地方民生的详细说明。
不过古代因为信息流通不便,有许多竹简都是一个月以前的了。
“信息传送极为不便,而且这竹简的书写也过于笨重。”张宁捏着手里的竹片,秀眉微蹙。
一旁侍卫的张信见了,忙是关心的问道:“圣女,您这是怎么了?若是有疑难之事,小人可以为您效劳。”
抬起头,张宁看着满是殷切的张信,笑着摇了摇头,“没什么,只是在想一些事情罢了,过些日子你就知道了。”
见张宁不愿意说,张信也不多问,只是警惕的护持在左右。
“报!”外面走进一名士卒,抱拳说道:“启禀圣女,府外有两人求见,一人名叫张世平,另一个叫苏双,是幽州的马商。”
“哦?”张宁抬起头,眼中亮了亮,嘴角勾勒出一个会心的笑容,“总算是来了,我的骑兵算是有着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