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从袖口里掏出一卷图纸,平整的铺在案上。
图纸上大概标注了要建造什么形式的,以及用什么材料。
马墨只是瞅了一眼,便瞪大了眼睛。
这栋建筑宏伟不说,而且造型也十分独特,建筑风格与如今的有些许差异,四四方方的。
地面铺的是大理石砖,而且地下有供暖设施。
在锅炉房烧无烟煤的热气,可以通过墙壁和管道流到地面,从而温暖整个屋子。
窗户则是由珍贵的玻璃制成,虽然如今玻璃的产量已经不少,但是这么大面积的应用,也算是大手笔了。
“怎么样,马叔,此物可建否?”张宁试探性的问,毕竟这座学校太过现代化。
能不能建成,还得看这些古人能不能做的出来。
“自然是可以的,不过要多费些人力物力。”马墨两手摩挲着图纸,又察觉出了一丝异样。
“那就有劳诸位了。”张宁脸上露出笑意,算是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教育好了下一代,义军的未来才会有保障。
“圣女,这纸……”马墨终于发现了华点,惊讶看着张宁。
这用来画图的不是白布,而是纸!
光滑细腻,如同女子的肌肤一般。
“哦,是这样。”张宁随口解释道:“吾只是觉得寻常用的竹简太过笨重,纸张也太过粗糙,书写携带都过于不便。”
“因此前些日子,找了几个工匠,用桑树、构树的皮,加干草制造了这种绵纸。”
别看张宁说的简单,为了造这绵纸,可是花了她好大的力气。
在脑中搜肠刮肚,以及看过的影像中才寻找出了造纸的法子。
首先将采来的树皮在太阳底下暴晒,晒干之后用水浸泡一日,将树皮重新软化。
泡软的树皮即可放入铁锅中煮十个时辰左右。
煮时为了使树皮纤维更加松软,会加入适量草木灰。
煮好后的树皮接着用清水进行漂洗,洗去杂质,以保持纸张色泽。
洗好的树皮,再用木槌在砧板上将其捶打,使得树皮纤维可在水中自然散开成为纸浆。
将适量纸浆放入水池,搅拌均匀,把装有纱网的纸模放入水池中,使纸浆均匀分布于纸模中。
捞起纸模,滤去清水,在阳光下晒至半干。
最后用口面平滑的工具进行砑光,确保纸张的平整与光滑。
干草的做法也一样。
经过以上的程序,待纸完全干后,便得到了一张雪白如素的绵纸。 “圣女,莫不是还要新开一处造纸坊?”马墨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心口微跳。
“不错。”张宁点头,朗声笑道:“宁想让治下的孩子们都能读到书,不知马叔以为如何。”
都能读到书!
张宁的宣言让马墨的心中宛如遭受重锤,震惊的无以复加。
士人和黔首的区别是什么?就是读书啊!
世家豪族除了掌握大量的人口土地,能够与皇权分庭抗礼长达千年,也与士人们累积的丰厚学识有关。
在这个时代,一部论语都可以摆满书架
没有丰厚的家底,又怎么做到博览群书。
可是,如果能转变成一个小册子,读书的门槛也会大大的降低。
马墨从来没有读过书,也没有机会读书。
但是他知道,读书就是好。
圣女这么做,是让像他这样的黔首,看到了希望。
只有读了书,开了智,才不会受那些读书人的欺骗。
他们这辈子是读不了书了,但是他们的孩子可以啊,孩子不行,孙子也可以读。
一代一代,总有希望。
“圣女,若真能让孩子们都读上书,就算是拼了我这把老骨头,这学府我也要建成!”
马墨浑浊的眼中蓄着泪,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除了造纸,就连活字印刷术,张宁脑海中也有了筹备的计划。
等造纸的工坊开起来,这件事也要提上日程。
试想一下,虽然达不到后世那种把纸张当废品的程度,可也能做到,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功练。
等做到这一步,日后的科举,图书馆之类的先进制度也可以逐渐变成现实。
到时候张宁一手握着兵马,一手握着书本,文治武功,双管齐下。
历史的滚滚车轮,这次得坐着火箭朝前开。
且在张宁与马墨商量具体细节时,张信的身影出现在门外。
他躬着身说道:“启禀圣女,甄家主求见。”
“甄逸?”张宁皱了皱眉。
他来干什么?
“圣女,小人先行告退。”马墨很合时宜的起身,准备离开。
“那就有劳马叔了。”张宁还了一礼,随后示意张信将人带过来。
不一会儿,身着华服的甄逸步履匆匆步入厅内,神色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恭敬。
“兄长,多日不见,你不在渤海管理盐社,怎么有空到妹妹这里来了?”张宁眼中露出柔和,笑的很是好看。
虽然她压制了甄家在太平道的政治地位,不过海盐的生意,依旧是由甄逸把持着。
渤海商港的商业活动,也是由陈平与甄逸共同管理,算是没有埋没他的才能。
面对张宁的热情,甄逸倒是冷静拘谨了很多。
在他眼里,这女人就是一只披着狼皮的虎,吃人不吐骨头。
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时常挂着夺魄勾魂的笑容,可不知不觉间,就中了她的圈套。
就算一时得利,也迟早会全部吐出来。
只是……不管怎么样,她都救过自己的性命,因此这个亏,他也能吃得。
甄逸拱着手,开门见山的说:
“圣女,我这次来,是代表渤海商港的一众商贾们,请你出兵剿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