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华府的学政,司马学政同时也是整个江州科举的负责人,能够有这么多出类拔萃的门生,司马学政心中当然开心了。
“这些都是后起之秀,士林文坛的未来啊。”
一念及此,司马学政大袖一挥,忍不住站起身来,俯瞰着下方连绵的号舍,心潮澎湃。
每次主持考试,见到有后辈成材,司马学政总会生出一种后继有人的欣慰之情。
“嗯?”
就在崔尚书神念覆盖而下的时候,苏峻刚好写完最后一笔,心中微微一动。
就在刚才,他突然察觉到一种若有若无的念头从号舍中掠过,有一股香火的味道。
“是神灵巡视考场了?”
苏峻心中暗忖,却并未放在心上,神色如常。
神灵巡视考场是防止有的考生携带小抄等作弊手段,苏峻问心无愧,一字一句全凭自身的努力和才学,自然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回过神来,苏峻才发现不知不觉已经快要接近日暮时分了。
打开第三卷,发现他居然又猜错的考题:第三卷不是策论,而是诗词。
“呵,诗词。”
苏峻洒然一笑,论诗词歌赋,他让天下士子一只手,再让他们一起上,他们也不是对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天底下哪有不当文抄公的穿越者?
这简直就跟八十年的太子,一辈子的接班人那般滑稽。
这一刻,苏峻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他身后站着的是诗仙李白,是诗圣杜甫,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深厚底蕴。
再文采斐然,天资横溢的士子,在面对一整个文明的时候,也只能跪下了唱征服。
看了一下诗题,乃是一个“春”字。
见此,苏峻不由感觉有些头痛,头痛该抄袭哪一首诗词。
才华过于横溢,也是一种幸福的烦恼了。
“诗作一定要高人一等,但也不能太过惊世骇俗,否则才不配位反而容易惹人怀疑。”
苏峻心中暗忖,各种念头如浮光掠影般从心中掠过。
沉吟一会,苏峻蓦然眼神一亮:“有了,以春为题,那就抄袭韩愈的《初春》吧。”
韩愈是唐朝人,唐诗唐诗,论诗莫过于盛唐。
正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唐朝正是诗篇最为鼎盛的时期,鼎盛到仿佛耗尽了诗篇的气运,导致了后面几个朝代的诗运一直不兴。
而且韩愈官至吏部侍郎,死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文”。
抄他的诗,苏峻感觉或许还能给自己带来一点文运。
想到这里,苏峻心里暗暗吐了一口气,也不用草稿,直接在正稿上泼墨挥毫,一蹴而就。
《初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写完之后,苏峻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诗配好字,相得益彰,最重要的是诗中并无典故,连改都不用改了。
这毕竟是国家的抡才大典,哪怕才华横溢如苏峻,也不免要多几分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