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乐于和她们交流知识,过了几天平稳日子,大街小巷忽然热闹起来,“北冥王大胜回来!”的消息传遍中州城。
姜宁和宋安登上城门,望着黑压压的军队,心中的震撼无以言表。
宋安负手而立:“这场仗打下来,可保我朝至少五十年安宁。”
“嗯。”姜宁盯着宋安,他就没什么别的要说的,只是带她来城墙上看军队?
可惜宋安背后没有眼睛,看不到姜宁埋怨的眼神。
北冥王呈上了两国百年互不侵犯条约,皇帝大悦,封赏无数。
但是关于给被冥王的封号却犯了难,北冥王已经是异姓王,再封王岂不是要将皇帝让给他坐?
皇帝很心虚,怕被人说薄待功臣,但封赏太高的话,又实在没有什么可给的了。
有人提出给北冥王一块封地,让他回封地,永远不回中州。
也有人反驳这样和软禁没有差别,大殿上吵嚷成一片。
这时候,三皇子和五皇子相继站出来反对,说是担心北冥王出走后不受管制,应该弄处别院让北冥王使用。
三五皇子话语的分量成功让皇帝动摇了心。
有听明白的,三五皇子这是想彻底软禁北冥王,武将征战时候抛头颅洒热血,得胜回来,却被安排着软禁,该寒了多少人的心。
就在皇帝纠结怎么选择的时候,北冥王一封奏折送入御书房,讲自己年事已高想告老还乡了。
皇帝握着奏折又忍不住多想,怀疑北冥王暗地谋划反叛,迟迟不愿批复。
就这样,北冥王被扣在京中已是月余,身染顽疾,连发了三张奏折,同样犹如石沉大海。
南部水患横生,多处堤坝坍塌,好多农田被冲坏,几万人流离失所。
看完奏折,皇帝掉了两行眼泪,拨了一万白银,封王平之为钦差大臣前去赈灾。王平之领命后就着手准备了。
姜宁想跟去,但又不敢和王平之单独去待在一起,每天给宫中贵人请平安脉,也乐得自在。
半个月后,王平之的消息传回中州,水患被控制住,灾民们也都有了暂住的地方。
与其同时,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水患褪去,那些被淹死的家禽猛兽泡在水里像瘟疫一样,太阳一出来温度升高,那个腐烂的味道传的太远了。
姜宁和宋安商议,给王平之传信让他护住口鼻不要喝生水,将那些被淹死的鸡群安葬好。
同时,姜宁和太医院的太医配合着,熬煮防治疫病的方子,弄完这些,姜宁忽然听到人说大公主发烧了。
姜宁忙不迭赶去,几名太医联合会诊,得出结论,大公主染上了疫病,需得隔离开,否则会有更多人背传染,后果不堪设想。
皇后百般不舍,哭着不愿撒开大公主的手,要跟着一起进去,皇上下了死命令,宫人只好照做,一点点掰开皇后的手,将大公主抱入一处院落隔离。
皇后几乎哭的昏死过去,抽噎着枯坐在地上,一点没有皇后的风范,一瞬间像失去了所有的力量。
姜宁不忍心,上前一步跪下:“陛下,奴才会点医术,愿去照顾大公主,直到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