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酒过三巡,裴松之看着围坐在一起的小辈们,心里暖暖的。
他知道,徒弟时不时带着一家子来家,是怕他们寂寞,来给他解闷的。
人老了,还是很喜欢这种热闹的。
看着大家吃的差不多了,裴松之放下酒杯,长叹了一口气,说起了他最近打探到的消息,“最近知青回城这事松动了不少。”
姜宁一时没反应过来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也从中嗅到这事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每年都有知青回城。
松动了?
那是上面有大动作?
周时瑾听着老师那话,政治嗅觉也敏感了起来,心中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裴松之也不管他们怎么想的,把话平铺开来,“最近那位回首都了,接下来的动作不会小。”
自从去年那一连串事情后,即使在这偏远的泉市,裴松之也敏锐的嗅到了不同寻常的信息。而后,通过和首都老友们的往来,也渐渐知道最近的局势,心下也有了一定的打算。
姜宁听到这,心里按耐不住的激动,裴松之的话她明了,历史发生的事一一向她逼近,黎明终将来临。
周时瑾也感受到了身边人的激动,不禁捏了捏她的手。
邓竹韵看着一片寂静的饭桌,还有故作高深的丈夫,有点恼,“你别在这装蒜,大白话不会讲?”
她这一颗心被他吊的不上不下的,想听个后续都没辙。
被妻子狠狠瞪了一眼,还是当着小辈的面,裴松之很想硬气的说不,但突然腰上一痛,对上妻子笑眯眯的眼神,也只能讪讪一笑。
“接下来教育方面的或许会放松,姜宁你最好准备一下。”
裴松之这个猜测也不是空穴来风的,他最近收到不少老友的消息,当年那批下牛棚的学者,被接回了不少,其中,有好几个已经被洗刷了罪名呢。
姜宁听着这一番猜测,两眼放光,她凭借先知才知道这事,但裴松之仅凭这些散碎的事就猜的八九不离十,嗅觉可真敏感啊!
周时瑾听完眼眸幽深,他之前身处政治中心,也揣摩过不少,自然懂得裴松之这番话的含金量,心里也生出不少的期待。
邓竹韵也活了几十年了,这时候也听出了自家丈夫的话外之音,忍不住一再追问,“真的?”
“八九不离十。”裴松之也没把话说的太死,时事这东西,不太好猜测,变动太大。
“那我写信告诉女儿去。”
邓竹韵激动的站了起来,刚走了几步就被裴松之拉住了。
“我先前跟女儿说了,现在别说,隔墙有耳。”
裴松之之前也猜测过,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的,终有一天会恢复的,私底下一直叫女儿保持学习。
但先前等了十年之久,裴松之也从信心满满到动摇,再到怀疑自己,一度认为自己猜错了。
但现在的种种迹象,证明了他没有猜错。
邓竹韵被丈夫拉住,冲昏的头脑也冷静下来了,幸好女儿一直学习。
姜宁没想到眼前两位老人目光那么深远,幸亏她先前没忘记叫二哥也学习了,夫妻俩共同进步感情才好。
这一顿饭,除了两个小孩,其余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等到吃完饭回去的时候,姜宁心情止不住的好,脚步也轻快了不少。
兴致来袭,姜宁一时把心中的话秃噜出来了,“你说会不会恢复高考?”
明知道历史走向,但姜宁还是忍不住想问问枕边人的看法。
“会的。”周时瑾扶正熟睡的女儿,轻声说,“国家在进步。”
这个话题太敏感,周时瑾也不敢多说,按他看来,国家总有一天会拨乱反正的,前进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姜宁点了点头,也很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