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乌山的建设也同样进展神速,此时在东侧不远处,正在建设一道城墙。这是李思惕最初提出的设想,连接黄土城和乌山城,让二者合为一体。
“干得挺快啊。”方选看着初具规模的城墙,心中感叹。
此时乌山上下来一支队伍,是得知方选到达,刘仲达领着众人前来迎接。
“哥哥总算回来了。”刘仲达跳下马,上前抓住方选的胳膊,“可想煞人家了。”
“咦,好肉麻。”方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急忙询问奋威郡的近况。
“哥哥来得正好,快上山看看。”刘仲达上马,开始在前领路。
方选命人护送范瑾所在的几辆马车回黄土城,自己则领剩余人马跟随刘仲达进了乌山城。
一路走,一路交流,方选简单讲述了此行经历,刘仲达也说了建城的进展。
由于秋耕结束,郡内有大量的农民处于空闲状态,加上依旧有外地流民涌入,所以全郡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
加上近期朝廷下令国内各郡向奋威调拨各类物资,所以现在全郡可谓是兵多粮足,除了部分已经被派往边境,剩下的大部分都在乌山城干活,所以建城的进展飞快。
说话间,进了太平门。
校场上场景依旧,除了戏台,比武的设施也没有拆除。
周钰在一旁解释,因为比武活动深受百姓欢迎,所以干脆就保留了下来,每隔几日就办一场擂台赛,既可以增加娱乐性,又能开盘赚钱,虽然现在郡民对博彩的热情不如刚开始,但胜在细水长流,一直都有进项。
“不错,可以继续办。”方选点头。
同时他也发现,草木结构的学堂已经彻底换新,改成砖石的房屋,且规模也大了不少,此时传来阵阵读书声。
冯英上来汇报,这是孟元要求的,对学堂规模进行扩大,早课给不识字的工人扫盲,白天则是兵、工、算、文四科的课程。
此时孟元正在学堂内,向学生们讲述经史。
方选也没去打扰,转而询问吴彦祖:“社论可曾发了?”
虽然最近他人在京城,但是时不时就会收到刘仲达的来信,信中主要是些表达思念的肉麻话,却也提及出版社的近况,已经出版了不少经典着作,报纸的发行量也增加了不少。
在最近的回信中,方选要求在报纸上发表社论,为出兵做好舆论动员。
自古战争都讲个师出有名,尤其是这种出境的作战,必须先寻找道义上的支撑,获得道德制高点,才好动手。
吴彦祖也不含糊,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几份报纸。
方选接过一看,每份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相关社论。
起初是严厉谴责夏国的侵略行为,劝阻对方停止进攻,以免伤天害理。
之后每一天,社论措辞都会更加严厉,从谴责到痛骂,从劝阻到警告,同时每日对越国被侵略地区的实况进行报导。
夏国穷兵黩武,夏军更是军纪涣散,入境越国后便开始烧杀抢掠,无数平民百姓惨遭屠戮。而吴彦祖利用自己培养的记者群体和驿站系统,在民间采集了大量案例,让受害人们现身说法,在报纸上控诉夏军的恶行。
之后更是每日加印,除了固定的订阅,他还命人在边境向过往旅客免费派发,近几日更是在东境动员工人,造了大量简易小木船,每一艘搭载数份报纸,从泾河顺流放下。
方选闻言大喜,心道:“真是人才啊!”
他的本意,除了舆论动员,也是要给江夏郡的守军压力。而吴彦祖直接从河里放流,起到的效果绝对不会差。
江夏是泾河必经之地,大量报纸顺流而下,守军不捞都不行。
如果他们不捞,就会流到更下游,到时候会有更多人看见,但只要他捞了,即便守将要求即刻销毁,但在庞大的数量面前,总会有部分流入城中,便能动摇其军心。
即便没有起到这个效果,江夏守将见到报纸总要看看内容的,这就将方选的意思传达到位了。
我要来打你喽,快做好准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