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上六点,河洛村嗓门最大的那只公鸡准时打了第三遍鸣,十一月到了。
洛钟被鸡鸣声闹醒,打着哈切爬了起来。
身上有些酸痛,许是昨天干农活导致的。
不过身体的疲倦不影响洛钟心情上的期待,他已经等不及看人们尝到煎鸡蛋时的表现了。
一番简单梳洗后,洛钟换上了煎鸡蛋的菜牌。
煎鸡蛋:3元。
洛家小院对外宣传是间农家乐小馆,但实际上也做村里的三餐生意,这是从老爷子时期就定下来的。
毕竟真要说,洛家小院开始就是一间普普通通的乡间小馆,专做村里人生意,做大还是改开后村里人大量外出务工,在走南闯北的路途中给小院做了第一波宣传。
被第一波宣传吸引到人忍受着不便的交通来到小院,尝了一口老爷子做的菜后被当场折服,自发就成了第二批宣传员,自此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传,小院就这么起来了。
而在那最早的一批自来水中,更有甚者直接在河洛村买了房,定了居,只为天天吃到老爷子做的菜。
孙传民就是这甚者中的一位,他祖籍金陵,改开后抓住了第一波浪潮,下海经商大赚了一笔,且他本人不贪财,很快便急流勇退,过起了富家翁的生活。有一天偶然听自己保姆说起河洛村中有一个厨神,烧菜技术出神入化,神仙吃了都夸妙。
在经商途中吃遍山珍海味的孙传民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跑来了河洛村,而这一来,就是几十年。
时至今日已年过七旬的孙传民精神头还很好,他背着手慢悠悠地在村里散步,散着散着,就散到了小院门口。
自从老爷子仙去,孙传民就很少来洛家小院了,洛父虽说手艺不差,但对孙传民来说,就是差那么一点,更不要说还不如洛父的洛钟了。
“老洛头哦……”孙传民叹了口气,准备离开。
“孙爷爷!”
未曾想背后传来了老友孙儿的喊声。
“小洛。”此时装作没听见默默离开肯定是不合适了,于是孙传民转过身走进了小院,在前院随便找个位子坐下了。
见孙传民进院坐定,洛钟也有些懵,他本来只是想和这位小时候颇为照顾自己的爷爷打个招呼的,没有揽客的意思。
可现在人都进来了,总不能不招呼吧?
“孙爷爷,你吃点儿什么?”
孙传民轻敲石桌,没看墙上的菜牌,“做你最拿手的。”
对洛钟的手艺,孙传民心里有数,家常水平略好,不到饭馆水平,而洛钟不久前辞掉的那个一月一万二的厨子,正常饭店水平,比洛文国(洛父)还差不少。
所以对这一餐,孙传民是不抱期待的。
正这么想着,洛钟端着菜上来了。
瓷白的小碟里装着一枚热气腾腾的煎蛋。
见洛钟拿一枚煎蛋来糊弄他,孙传民感到分外失望,心想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但很快他的失望之情就消散了。
因为这枚煎蛋,太漂亮了。
洁白的碟子,金黄色的蛋,好似天幕之上照耀大地的太阳。
色、香、味。
在“色”上,这枚煎蛋已然做到了极致。
抬手,孙传民夹了一筷送入口中。
香!无与伦比的鸡蛋清新的香味在舌尖蔓延,而后是暖,太阳的温暖。现在是十一月的清晨,寒气很重,孙传民虽说身体不错,但毕竟老了,老人畏寒。
然而现在一口煎蛋入腹,一股淡淡的暖意涌上心头,这种温暖就像十点钟的太阳,完全驱散了晨间的寒意。
沉默着,孙传民放下了筷子。
“怎么了?孙爷爷,不合您口味?”洛钟心底一惊。
孙传民摇头,掏出手机,发了几条消息。
“老潘、老刘、老夏,洛家小院,速来。”
正准备吃早餐的潘老头、刘老头、夏老头收到消息一愣,赶忙问道:“老孙头,咋个了?”
孙传民敲道:“我又尝到永德(老爷子)的味道了。”
!
放下手机,孙传民三两口将碟中的煎蛋吃完,然后看向洛钟,“小洛,这味道不输你爷爷。”
闻言洛钟安心了,他笑道:“您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