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三日,附近的酒楼客栈一下子清净不少,而街道上却是三五成群,吆喝不断,皆在向城外赶去,因为今天正是于大侠的收徒之日,而他的府邸便在城外的枫桥附近。
枫桥在姑苏城西,离寒山寺不远,这一桥一寺,皆因当年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闻名于世,虽然偶有人来此吊古寻幽,但平日里却大多冷冷清清,鲜有问津,不过今日却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等孟斧到时,只见一块木牌前围了不少人,他上前观望,上面写着拜师简要,林林总总,共有十三条,从出身来历到拜师费用,从年纪大小到武功根基,皆有详述。
仔细看后,孟斧混在人群中向前走去。于府占地甚广,屋宇前后连片,大门前甚是开阔,旁边还有两个石狮子,四周遍植银杏,远处就是上塘河,在秋日映照下,波光粼粼,隐约可见。
“是来拜师的吗?”大门前,一位光明弟子望着孟斧问道。
“是。”
“准备做亲传弟子,还是记名弟子?”
“亲传弟子。”
“哦,亲传弟子,那请往左边走。”那少年的语气明显客气许多。
于府前院很大,平平整整,四四方方,除了东墙边摆了两排兵器木架外,别无他物,犹如一座小小的演兵场。
而此刻,这里东一簇,西一簇,早已挤满了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少的自是为了拜师,老的则是他们长辈,也有一些江湖朋友,专程跑来看热闹。
孟斧走得不快,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却在仔细观察,确定没有见过的人,这才走到一个正在伏案记录的蓝衣人面前。
“叫什么名字?”那人头也不抬问道。
“陈硬,耳东陈,石更硬。”
“陈硬,嗯,年纪?”
“二十。”孟斧少报了一岁。
“家是哪里的?”
“徽州宜城。”
“可会武功?”
“略懂一些。”
“师承?”
“无师。”
“无师?”那人终于抬起头来,脸色微黑,约摸三十出头,“无师怎么会武功?”
“曾有一位前辈教过三年,却不肯收我为徒,因此无师。”
“哦,那人是谁?”
“半山掌,姜自重。”
“原来是他,怪不得。”那人皱了皱眉低声道,“那此次拜师,又是何人推荐呐?”
“也是姜前辈。”孟斧说着,从怀中取出那封信来,递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