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青蛇妖的身影消失在洞口,李行便迫不及待的用爪子翻开《青冥杂谈》。
贫道青冥子,大丰三十年人,如今岁至二甲大限将至,前途渺渺道果难寻,回首道途。
八岁入观,十载闻道,经年兄长大喜,道见喜欣,未去。三十二年,父逝,道有所悟,未去。三十四年,母亡,道有所困,未去,一甲子后,兄无,道有所得,未去。
师父所授,修道者,与天地争命,与岁月争机,故舍情于苍苍,埋智于茫茫。
百余年后孑然一身,虽有所得悟,却总不过这观院之所,方寸之间。天地浩瀚,星河渺渺,一生不过弹指一挥,幸此一遭,却因方寸割舍于天地,多一岁年而置罔于百世观,岂有此理者乎?争大寿者,岂是真智者乎。
故踏千山,游百水,不做一世智者,但求一路行者,注此杂谈。
(长生道果若云幻,儿孙满堂近在身)
首先映入眼睑的,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怕错过什么信息的李行瞧了个仔细,也明白了个大概。
这个青冥子因为求道舍下太多东西,父母、兄弟、爱人,大限将至,道果未成,姑有所感,决定做一个行者。
李行并无什么感触,虽说人之一生看似有很多选择,但受限于学识、见识、性格……诸多原因,选择通常情况下是既定的。
因为缘由多不是一日之因。
接着,他翻开下一页,进入正文,但很快,他就一脸失望。
正如前言中青冥子提到的,这写的是他的游历感想。虽然写的幽默风趣,但并不是李行想要的。
不对,如果整片都是这,那么青蛇没道理给我的。
李行心神稍定,快速翻阅。
大概一大半的时候,他看到了千行山的游历经历。
千行山,乃药石国第一大山脉,松卵叠嶂,丹崖怪石,削壁奇峰,百树回林药石多生。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
古之药人多采颉,踏遍百履山林间,一泥虽埋千百骨,孕出药石治穷贱,脚下新土如旧知,万民合聚镇自现,花落花开年岁去,千行山下田复天。
深山,药石
药石国,听起来像是全民炼药的国家,李行稍作留心,待一观之后,便再度快速翻阅起来。
很快,便至一处处上方处大白空页。
修行百余年,龙骨已枯,只有心间一处感悟,可堪称用。虽不想留置后人,入黄土心乃不甘,念之一想,吾之小言,岂能动后来者乎?
故留此篇。
李行向下翻去。
修道第一境,谓之:通法性。
何为通法性?就是懂得如何修炼,虽然天下有诸多妙法,但万变不离其宗。
通法性共有三步,开窍,通脉,入华池。
人生在世如离根之水,虽有阴阳之能,却难以变化。故要巩固身心开窍关、通脉门,接天地于华池,以大天地调小天地,从此便可阴阳合济,寒暑不侵。
通法性这一境的最终目的就是阴阳合济,姑有诗曰:
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
做到这一步,便是通了法性,明了两仪之像的入道之人,可称之曰:阴阳合济两仪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