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平站在书房的窗前,目光穿过雕花的木窗,落在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上。
微风吹过,槐树的枝条轻轻摇曳,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新叶的清新气息,心情也随之舒畅。
“少爷,您今天有什么吩咐吗?”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是福伯。
王安平转过身,微笑着摇了摇头,“福伯,你不用太操心,家里的事情让下面人做就好。”
福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少爷,您对老奴太好了,真是让我们这些做下人的受宠若惊。”福伯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王安平微微一笑,“福伯,你是看着我长大的,在这个家里你也算是我的长辈,所以不要太见外。”
王安平的话在福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少爷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在他怀里撒娇的小屁孩了。”
福伯很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再,他为这个家服务几十年,如今能够换来少爷的认可,这辈子值了。
午后,王安平决定去府上的下人居住区走走。
他穿过回廊,来到了一个简朴的院子。
院子里,几个下人在忙碌着,有的在洗衣,有的在打扫。
看到王安平的到来,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行礼。
“大家不用拘礼,继续忙你们的。”王安平温和地说,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很显然他们都很拘谨,甚至对他有些畏惧。
好吧,这就是身份地位的差别。
他走到一个正在洗衣的年轻女仆身边,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少爷,我叫嫣红。”女仆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对王安平的接近感到紧张。
“嫣红,你面色怎的如此苍白,是不是生病了要不要休息一下?”王安平关切地问。
嫣红惊讶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敢置信。
她在其他大家族也做过工,但是对下人这么关怀的主人还是第一次见到。
“少爷,我...我没事,还能继续干活。”小翠结巴地说。
旁边一个浆洗的妇人犹豫了一下道:“少爷,嫣红父亲病了,这孩子没日没夜的照顾,还要干活,再加之身上来了天葵,脸上能有血色就见鬼了。”
原来如此。
“翠儿,去给嫣红冲一碗红糖水喝。”
其实也不要诧异,在明朝时期,红糖的生产和使用已经相当普遍。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西汉年间,中国南方就已经有成熟的红糖手工作坊,那时的红糖被称为柘浆。
到了唐代,随着制糖技术的改进,红糖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开始从贵族食品逐渐过渡到平民百姓也可以使用。
到了明代,红糖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作为食材,还因其具有的药用价值而被广泛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红糖具有“和脾缓肝、补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恶露的功效。
翠儿转身出去,时间不大端着一个粗瓷大碗,里面竟是满满的一碗热腾腾的红糖水。
嫣红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