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沐泽带着李爷爷、李奶奶和李依依简单地参观完李爸、李妈的工作环境后,便走出了厂区。这里是工业重地,若不是徐沐泽身份特殊,他们怕是连厂区的边都摸不着。
一踏出厂区,那股与工业氛围截然不同的生活气息便扑面而来。四人缓缓朝着煤矿职工大院走去,一路上,徐沐泽不停地为他们介绍着周围的情况。
“这边住的都是在煤矿上班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呢。一般都是双职工家庭,有的人家甚至一家三四口都在煤矿工作。”徐沐泽抬手指向左边那一大片新建的筒子楼,“瞧,这些筒子楼都是前两年才盖好的,四层小楼,每栋楼能住一百户人家,面积都是六十个平方。要是我没记错的话,这边应该是全都住满了。”
这些筒子楼虽然外观看起来较为朴素,但在那个年代,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住所。楼与楼之间的空地上,晾晒着各种颜色单调却整洁的衣物。几个妇女一边忙碌地收着衣服,一边大声地交谈着。“昨儿个我家那口子下井回来,累得不行,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哟。”“谁说不是呢,不过咱为了国家建设,苦点累点也值得。”她们的话语中,既有对生活的抱怨,又有对未来的期盼。
再看右边那一大片老式民居大院,确实如徐沐泽所说,有点像大杂院的形式。都是一进院子,在外面便能看到三五家人各自忙碌的身影。有的在院子里搭着简易的炉灶做饭,炊烟袅袅升起;有的在整理着从煤矿上捡回来的废旧材料,准备修缮一下自家的房屋。院子里的孩子们则在狭窄的过道上嬉笑玩耍,他们玩着自制的弹弓、陀螺,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院子里。
徐沐泽带着他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不断有熟人跟他们打招呼。“小徐啊,这是家里来客人啦?”“是啊,大柱叔,这是我同学来我家串门。”徐沐泽笑着回应道。在这个小小的家属区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格外亲近,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度过那些艰苦的岁月。
走了十多分钟后,他们终于在一个两层小院前停了下来。徐沐泽摸出钥匙,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这里就是我家了,李爷爷,李奶奶,走了这么远也累了,先歇歇脚,我们在家等着叔和婶子办好入职再安排其他的。”边说他边推开门,请几人进去。
“哎呀,不错,你们这小院可真气派,这么宽敞,看着就舒心。”李奶奶一进院子,便忍不住感叹道。院子里种着一些简单的花草,虽然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但在这个年代,却也为小院增添了不少生机。
“那是,肯定比筒子楼住着舒坦。”李依依也笑着附和。她看着这个宽敞的院子,心中满是欢喜。在她看来,独门独栋的大院子远比筒子楼要舒适多了。
徐沐泽笑望着李依依,轻声说道:“你喜欢就好。当初修筒子楼时很多干部都搬去了新房,我爸妈说懒得搬家,也是想把新房留给喜欢的人,所以就一直在老住宿区住着。”
李爷爷闻言点点头说道:“嗯,你爸妈是好领导。”在这个年代,干部们的这种行为确实值得称赞。他们以身作则,为了国家和人民,放弃了更好的居住条件。
李依依笑得眉眼弯弯,对于好与不好她不予置评,但是如果要她选择的话,她肯定是选择独门独栋的大院子,而不是鸽子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