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晚秋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只觉得头痛欲裂,全身酸软,嗓子嘶哑疼痛的像在冒烟。窗外漆黑一片,只有阵阵虫鸣声从四面传来,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的卖力。
屋内,一盏如豆的油灯袅袅奄奄的燃烧着,被小心的放在屋里白木桌上的正中央,屋里显得有些昏暗。
清凉的夜风从支起的窗口缓缓灌入,撩起靠坐在床头的陈老汉脸颊旁一缕散乱而花白的发丝。那是一张黝黑又苍老的脸,眉头紧皱着,满是红血丝的双眼半闭,疲惫不堪的面容上,带着深深的忧虑。
陈晚秋已经醒来一会,这具身体的记忆也早在半睡半醒中吸收完毕。
年方十五岁的陈晚秋是陈老汉的独生女,而其母于氏在五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两父女相依为命。
家中只有仅有的两亩荒地。这是那偏心偏到大沟里去了的,死了有三年的陈晚秋的亲奶奶张婆子,随意划给这个最不受宠的大儿子一家的。
陈家有三兄弟,陈老汉是老大。按理来说,老大不应该是最不讨父母喜欢的孩子,毕竟不管在哪家,第一个孩子总是或多或少被父母亲人所期盼。
刚开始确实也是这样的。
但他娘张婆子在生陈老汉的时候难产,痛了三天三夜才好不容易生了下来,大人已经去掉了半条命!再加上长大后的陈老汉天生木讷,老实本分的过了头。而老二,老三又接二连三的出生了。
在张婆子心中,原本的三分不喜,便迅速的蹿到了九分。而那最后一分,也在陈老汉坚持娶了村里外来的教书先生于夫子那病怏怏的女儿后,化为乌有!
于是,张婆子在陈老汉跟于氏刚一成亲,便立马把村东南那四面环山的二亩荒地加上以前的老房子分给了他们后,便再也没有过问过半句。
很自然的,两个弟弟也跟陈老汉不亲近。陈老汉有娘等于没有娘,有兄弟等于没有兄弟。虽然陈老汉那怕婆娘的爹,偶尔也会偷偷接济他们一下,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陈晚秋的娘于氏在嫁给陈老汉前,身体便一直不好。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弱症,只能靠着汤药好好养着,要想大好,那是万万不能的。
这到了出嫁年纪,不管媒婆怎么天花乱坠的夸赞说和,四里八乡却并无一人问津!于夫子两夫妻都为此愁白了头发,现在他们还可以好好养着她,但是养得了一时,养不了一世啊!等他们百年之后,这个独生女接下来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于氏因自小身体瘦弱,便很少出门,整日里便在家看书习字,也学些女红刺绣等。于夫子还咬牙花了十两银子为爱女买来了一架琴,只是为了让爱女在烦闷的日子里,能有点有趣的消遣。
这样养于深闺的于氏,自然是秀外蕙中,知书达理,蕙质兰心!
但这些优点,在陈家村来说,屁都不是!他们只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会认字不是优点!娶媳妇最要紧的是身体康健,好生养,还要能操持好家务,伺候好夫君与公婆,更还要下地干活,上山打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