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会。
朝会主要讨论的便是出征突厥一事。
几日的准备,让大臣们忙的是昏天黑地,而且对于出征的将军到如今都没有定下来,这让武将们非常的不安。
户部的戴胄则是天天跟马周和公孙达打交道。
调粮一事,可谓是让戴胄大开眼界了,没想到聚宝盆商行的人,动作竟然如此之快。
短短几日时间,已经将粮食全部运往了顺丰镖局。
以往户部调粮,都需要半月之久,手续繁琐,而且下面的人总喜欢拖沓。
两相对比之下,戴胄的脸有些红。
甚至马周和公孙达的安排,可谓是完美,连戴胄都自叹不如。
要是让李承乾听见这话,恐怕心里要冷笑几声:要不说人家马周是宰相,你戴胄最多是大理寺卿呢。
“启禀陛下,百万石粮食已经运往了顺丰镖局。”戴胄出列说了安排,说的很详细:“顺丰镖局今日以来,也在大力招揽游侠和一些壮劳力。长安城的游侠和壮劳力一听出要出征突厥,还是太子殿下替父出征,纷纷前来顺丰镖局报名。”
“想必用不了三日,百万石粮食便可启程,运往灵州。”
所有人听见这速度,都惊讶的看向了李承乾。
就连李承乾本人都骄傲的抬起了头颅,似乎在说:怎么样,孤牛不牛。
羡慕的都不用说,五姓七望的官员都嫉妒的快发狂了。
李世民也是哈哈大笑:“哈哈,好,有了充足的粮草,大军即日就可开拔,奔赴灵州。”
既然说即日开拔,肯定就定下了大军出征的日子。
定在了三日后。
可就在这个时候,李靖忽然出列道:“陛下,此战出征的将领并未选定。”
武将们听李靖这话,各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他们这段时间日日奔波,就是为了这件事,请战的折子上了一本又一本,多得一日上四五本请战折子。
真不怕他们的陛下眼睛看瞎了。
李世民则是叹息一声,看向了李承乾。
本来想着李承乾能挑两个,谁知道李承乾直接来一句:不懂军事。
后者迎上了目光,下一秒就扭过头,看都不看。
好似这事跟他没关系一般。
李世民无奈,想了想才开口道:“这次出征突厥,征调十万大军,兵分六路。”
这些都是他早就和兵部,还有一些将领商量好的。
“李靖、尉迟敬德听令。”
“臣在。”李靖出列捧着笏板拱手道。
“臣在。”尉迟敬德也是幸喜的喊了一声。
声音回荡在太极殿,很明显是兴奋。
李世民有些好笑,可面上确实依旧严肃:“封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帅中军;尉迟敬德为副将从马邑出发。”
“臣领命。”李靖和尉迟敬德捧着笏板,高声喊道。
“李绩,张公瑾听令。”
“臣在。”李绩和张公瑾一并出列。
“封李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统帅东路军;张公瑾为副将,从云中出发。”
“臣领命。”李绩和张公瑾声音中带着喜悦。
其余武将也是跟着紧张起来了。
兵分六路,现在已经有两路被安排了,自己会不会在另外四路之中?
李世民似乎看得出来武将们的着急,故意放慢了速度道:“柴绍,秦琼听令。”
“臣在。”
“封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统帅西路军;秦琼为副将,从长安直接领军出发,一路沿着黄河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