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登海661和农大108都有一定的抗倒伏和抗虫害性,所以尽管使用的都是农家肥,依然没有出现倒伏减产的情况(但因为是薄田所以产量还是没有达到最高),收获的时候一清点把廖立吓了一跳,虽然没有土豆那种亩产三十五石的可怕数量,但是两种玉米也分别有十五石和八石的产量了,更何况玉米杆还可以充当牲口的饲料,也可以拿来烧火和还田——这在廖立看来价值也不输土豆了。
以至于他看着田里干活的魏军俘虏的目光也柔和了不少,事实证明,只要不当敌人,这些魏人也不是那么可恶。
然后他就听到背后传来一个声音:“就是这里吗?我看干活人没多少吧?哪里要调走这么多儿郎?”
廖立回头一看,原来是张合来了,忍不住皱起眉头,语气中也带着几分讥讽:“呦,这不是张大将军么?难不成是日子过得太舒服,让你有闲情逸致来关心这些庄稼的事?”
张合倒是不以为意,他早已习惯了廖立的不说人话:“马参军至今已分批调走我家儿郎,我见他们久不归还,心有忧虑,便来看看。”
廖立冷哼一声:“有何需要忧虑的?丞相若是想要效仿白起之事,何须等到今日?当初抓到你们,你们一旦放下武器便是任人宰割之势,何必耗费这多日粮食!”
张合并不与廖立争执,反而指着前面的玉米问:“这也是新粮?产量如何?“
廖立斜了他一眼,并不言语,然后就听见张合哈哈一笑:“莫非还没统计出来?不要紧,等儿郎们回营了我再问也不迟。”
“你这贼人,莫不是还想要偷偷把粮食送去魏地?”廖立立即板起脸来,“我劝你悬崖勒马,这些粮食都是我们先帝赐福才有这般高的产量,若是送去魏地,怕不是跟寻常粮食没什么两样。”
张合脾气再好也不能忍受这种指责,不过他没有给自己辩解,而是反问道:“廖公渊你这么殚精竭虑,不知道现在官居何职?”
这个问题让廖立气得不打一处来——由于迁徙氐人的功绩,诸葛亮上书表他为侍中,侍中这个岗位属于加官,没有定员,为丞相之史,虽然不及当初的长水校尉,但也算皇帝近臣——但问题就出在这儿了,谁家皇帝近臣在凉州呆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