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闻,相视而笑。笑容中,有对彼此的信任,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稍作停顿,妙智师父转头看向我,眼中满是慈祥与怀念,笑着说道:“丫头,我云游四方这么久,走过诸多山川湖海,在望月楼也能吃到素斋,可说来奇怪,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想来想去,还是没有你做的好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有幸吃到婉丫头亲手制作的素斋?”语气中,满是对往昔温馨时光的眷恋。
“还有我。”一个略显沧桑却又透着几分诙谐的声音传来。众人转头看去,不知何时,虚尘大师已然站在了不远处。他身着一袭简朴的僧袍,手持拂尘,脸上带着一抹笑意。
我又惊又喜,连忙看向虚尘大师,说道:“师公,您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可让婉芸好惊喜。”眼中满是对师公的亲近与欢喜。
虚尘大师爽朗地哈哈一笑,他微微眯起双眼,眼中满是孩童般的俏皮,说道:“我这不是想给你个惊喜嘛。你这丫头,平日里机灵得很,难得见你这般惊讶的模样。”说罢,他还轻轻捋了捋那长长的胡须,神情甚是得意。
众人听闻,顿时又是一阵欢笑。连云卿见大家情绪高涨,且两位大师皆在,觉得正是商讨要事的好时机,便适时开口道:“既然两位大师都在此处,实乃难得的机缘。如今变革之事千头万绪,其中民生安抚部分尤为关键。毕竟民众之心安定,变革方能顺遂无阻,如同大厦之基石,稳固方可承载高楼。不知两位大师对此有何高见?”
妙智师父和虚尘大师听闻,彼此对视了一眼。目光交汇间,传递着无声的默契与认同。两人皆缓缓点头,齐声说道:“王爷所言极是。”
于是,众人一同移步至一处安静的庭院。我见此情景,连忙忙着吩咐下人准备茶水点心,精心安排伺候,力求为众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商讨环境。
待众人落座,商讨正式开始。妙智师父率先开口,他神情专注,语气沉稳地说道:“依老衲之见,可利用寺庙施粥救济穷苦之人。如今民生艰难,许多百姓食不果腹,寺庙此举,既能解百姓一时之困,又能以慈悲之心安抚民心,让民众感受到变革中的关怀与温暖。”
虚尘大师微微颔首,紧接着补充道:“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僧人在民间宣扬积极向上的思想。僧人行走于市井之间,深入民众,他们的话语更容易被百姓所接受。通过宣扬积极的思想,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观念,助力变革风气的形成,让百姓从内心深处支持变革,如此,变革之路便能更加顺畅。”
连云卿认真地听着,时而微微皱眉思考,时而轻轻点头。听到关键之处,他不时提出些犀利而切中要害的问题,旨在探讨出更加完善的方案。而两位大师则不慌不忙,凭借着深厚的阅历和智慧,一一耐心解答。
我坐在一旁,手中握着纸笔,全神贯注地记录着要点。在他们商讨的间隙,我也偶尔插上几句自己的见解,虽显稚嫩,但也不乏独特的视角。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而融洽。
不知不觉间,太阳渐渐西沉,天色渐晚。连云卿见状,缓缓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衫,神色郑重地向两位大师深深鞠躬道谢:“今日得两位大师指点,让本王对民生安抚之事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实乃受益匪浅。本王在此,向两位大师深表谢意。”
我看着师公和师父,眼中满是期待,眼巴巴地说道:“师公,师父,你们现在就住在上官府吧,晚上我亲自给你们做素斋。”
虚尘大师哈哈一笑,声音洪亮地回我:“好,我们答应。就冲着你这丫头的心意,今晚定要好好尝尝你的手艺。”妙智师父在一旁也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眼神中满是宠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