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镇政府,一院子的人吵吵嚷嚷的,院子里驴车、牛车早就挤满了。
政府的工作人员正拿着个大喇叭撕心裂肺的喊着让排队,大冷的天,硬是给他急的鼻尖都冒汗了。
就一会儿没注意到,就让这些赶车的进了院子。
人的嘈杂声再加上或驴或牛的叫声,听着就跟菜市场似的。
最后气的工作人员索性也不喊了,就让他们自己吆喝吧,看他们什么时候能停下来?
工作人员心里也是无奈。
这些知青有的是前天晚上到的,有的是昨天到的,还有的是今天早上刚到的。
分到一个村的知青,来自全国各地方的都有。
上级领导就说等人都到齐了再一起让村里领回去,省得一会儿来一趟一会儿来一趟的。
这样确实是方便了治下的各个村了,但却苦了他们这些工作人员。
早到的知青,你得给安排住宿、吃饭吧?
这些城里来的公子、小姐们,事儿太多了。
一会儿这做的那不好了,一会儿那儿又说安排的不公了,尤其是有些女同志,不知道还以为她们是下乡来考察的大官呢?
刘常山和儿子看着院子里哄哄嚷嚷的人,识趣的没进去,就在门口外面站着等。
院里的人嘈嘈嚷嚷半天,见一直没有工作人员出来主持工作,这才后知后觉的慢慢消了音,开始找管事的。
“咋不说话了?不是一个个都挺有能耐嘛?你们自己能办就自己办得了?还找我们干啥?”
工作人员没好气的站在台阶上看着下面的人。
等了半天见没人再嚷嚷了,这才翻开自己手中的本子念道:“上坎子村村长上前来。”
一个面孔有些黝黑的老头扬了扬手挤到了前面:“我,我就是。”
工作人员看了他一眼,然后接着念道:“李小红、贾远方、孟琪、梁东园,你们跟上坎子村村长走。”
安静的人群中,四个背着大包小包,手里也是滴里咣当的拎着东西的青年挤到了人群前面。
随着工作人员挥手让他们赶紧离开倒地方,一个村的知青就算是安排好了。
刘常山父子二人在院子外面,竖着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
他注意到,每个村分派的知青人数都差不多。
最多的一个村有7个,最少的也有4个。
而且知青中女多男少。
一眼望去,大部分都梳着大辫子。
要刘常山来说,他们村一个女知青都不想要。
一想到城里那些娇滴滴的小姑娘,他就有点儿头疼。
村里的姑娘都挺皮实,而是从小看到大,谁啥样自己心里门清。
干活的时候也好因人而异的分派活计。
但这些知青小姑娘,他是真没把握。
话说轻了重了的,再给他哭鼻子可怎么办?
就在刘常山正发愁的时候,里面终于念到了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