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光绪之路:系统掌权 > 第168章 兵法谋略

第168章 兵法谋略

朝堂肃清初见成效,张宇心中已然有了下一步计划。他清楚,大清不仅需要内部整治,更需要在外部树立强盛之势,震慑各国。为此,他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与将领,商讨制定新的边防策略,以确保边疆安全。

张宇的寝宫内,几位重臣围坐一旁,气氛凝重。张宇面色沉稳,轻轻敲着桌案,开口道:“如今大清内忧已稍稍平息,但外患不容忽视。各位爱卿可有什么提议?”

秦柏书首先开口:“陛下,臣以为当前稳定边疆乃当务之急,尤其北部与西部,外国势力屡屡试探,试图撼动我大清疆土。臣建议,加固边防,修筑新的防御工事,增设驻防军营,以防不测。”

张宇颔首,随后将目光转向赵坤,问道:“赵将军,你镇守边疆多年,可有更为详尽之策?”

赵坤拱手答道:“陛下,边防确需加强,且臣认为,兵力布置应更为灵活。若能在各地设立小型快速机动部队,随时应对突发事端,便可极大提升防御效率。此外,兵器装备也需及时更换,确保战斗力。”

张宇点头,随即提出自己的看法:“朕认为,除了防守,尚需适当进行演习,增强军队的实际作战能力,令他们时刻保持战备状态。”他语气一顿,目光锐利地扫视众人,“若是有人敢犯我大清,便叫他们付出代价!”

一旁的杨素依正好也在场,她开口提议:“陛下,边防固然重要,但内务也不可忽视。臣妾以为,可在民间成立一支预备军队,若有战事,便可迅速应召。”

张宇眼中露出赞许之色,笑道:“素依此计甚好!边疆防线稳固,内地亦有支援之力,这样一来,朕便更放心了。”

众臣闻言纷纷点头,张宇的决心令他们信心倍增,他们深感大清在他的治理下已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会议结束后,张宇独自一人站在殿外的夜风中,深思着未来的局势。眼前的任务不仅是巩固权力,更是要振兴整个大清,使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他抬头望向夜空,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全力而为,开创盛世。

不久后,张宇的改革政策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尤其是边防的强化引起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地方官员积极响应新政,纷纷效仿张宇的整顿之策,严惩贪官,提升地方治理水平。百姓们对朝廷的信任逐渐回归,纷纷称颂皇帝的英明。

张宇在得知这些消息后,欣慰地露出一丝笑意。然而他也明白,改革的路途充满艰险,稍有不慎便会引来反扑。张宇决心坚定,继续推动朝廷的革新,使大清走向复兴。

这日,张宇在御书房召见了一位来自边疆的年轻将领,这人名叫沈清源,乃是忠勇之将沈家的后人,年纪轻轻便已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沈清源向张宇行礼后,冷静地说道:“陛下,臣近日巡查边疆,发现西北的异族时常在边境游荡,恐有觊觎之心。”

张宇面色沉重,目光锐利地望着沈清源:“西北边防从未松懈,若他们敢来犯,朕绝不容忍。”

沈清源身姿挺拔如松,他那坚毅的面庞上流露出无比坚定的神情,一双深邃的眼眸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燃烧着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只见他紧抿双唇,用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语调说道:“陛下请放心,微臣虽然年纪尚轻,但心中满怀热血与豪情,甘愿为我大清辽阔的疆土浴血奋战,哪怕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也定要誓死扞卫这片神圣的国土!”

站在一旁的张宇听到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后,不禁为之动容。他缓缓走上前,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地拍了拍沈清源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赏和欣慰之色,语重心长地鼓励道:“好啊!沈将军能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和赤胆忠心,实在令朕感到由衷的喜悦和宽慰。如今这戍守边疆的重大责任,就交付于你们这些忠肝义胆的英勇之士手中了,有尔等为朕分忧解难,朕自然是倍感安心呐。”

沈清源听闻此言,眼眶微微湿润发红,他抬起头来,目光直直地望向张宇,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声音略微有些颤抖但却异常坚定地回应道:“承蒙陛下信任,微臣必定不会辜负您的殷切期望!哪怕前路艰难险阻,刀山火海,微臣也定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在张宇那充满激情与鼓舞的话语激励之下,沈清源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起来,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豪情壮志。他目光坚毅地望向前方,毅然决然地转过身去,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离开了那座金碧辉煌却又略显压抑的宫殿。

沈清源的身影渐行渐远,但他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却仿佛依然萦绕在宫殿之中。他怀揣着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守护之情,带着满腔的热血踏上了归返边疆之路。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张宇对自己所说过的那些激励人心的话语,以及自己肩负的重大使命。

张宇静静地站在宫殿门口,目送着沈清源离去的背影直至消失在视线尽头。他的心情同样激动不已,心中涌起了无限的希望。他坚信,有像沈清源这样勇敢无畏、忠心耿耿的将领奔赴边疆,大清的疆土必定能够得到坚实的扞卫,百姓们也定能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寒门: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神探狄仁杰第四卷大景驸马爷三国:我能趋吉避凶汉末大司马诸天:从清穿造反开始三国之寰宇天下开局替刘邦赴鸿门宴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如梦令: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