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成年后,胡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董卓领兵大破胡人,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很欣赏他,推荐他入朝廷公府,后来还在袁隗手下任职,自此以后逐年升官,走的就是优秀原氏的故吏的路线。
这年头很讲究“义”,大家也很看重名声,董卓是袁氏故吏就天然被看做袁家人,二者关系差不多相当于君臣了,所以他的行动是万万不能脱离了袁家来看的。
她老爹刘宏去世之前曾征董卓为少府,但人家董卓不肯受命,上书说什么:
“我下属的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有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
何其荒谬。
刘妍威震北疆,提名可止小儿夜啼,各族义从哪个不夹起尾巴做人,哪里有人敢搞乱的,分明就是董卓舍不得手下的兵权。
只要刘妍一封书信,煌中义从和匈奴人立刻就能压着董卓入京,尤其是匈奴人。
但刘宏却执意不肯再让刘妍增加威望,中枢也无可奈何,只能作罢。
后来刘宏又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
这个时候董卓虽然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上书辩解道:
“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
这也是自说自话,皇甫嵩当世名将,早有威名,就刘妍这样自恋的人也对他钦佩有加,他比董卓可强太多了。
当初皇甫嵩和董卓一起追杀叛军,皇甫嵩下令追击的时候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穷寇”。
随后,皇甫嵩让董卓负责垫后,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胜,斩首万余级,这两人的能力在一同作战时高下立判,哪个将士不知道皇甫嵩,怎么可能非要跟着他。
要么是董卓眼看着乱世要来,所以舍不得兵权,要么就是袁隗跟他说了什么。
最终,董卓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中途停在河东郡就不走了,明摆着是想观察雒阳局势,想来是和袁隗一伙了。
何太后不肯下诏诛杀宦官,于是何进、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刘妍这边听到消息就立刻动身,那边董卓比她更近,速度自然也会更快。
“令明,迟则生变,我先行一步,你二人带军跟上。”
兵法有云:兵贵神速。
这话是极有道理的,但她在豫州堪堪任职一载,将士哪有经过什么训练,为了避免掉队,索性就她带着她的义从先行一步算了。
宦官风评不好,各种收受贿赂,残害忠良,即便他们经常为刘妍说好话,刘妍也总会暗地里给他们送点儿东西,但她对他们难以生出怜悯之情,也没什么感情。
望着洛阳方向,刘妍抿了抿唇,眼底泛起波澜。
她不是去救宦官,也不是去救皇帝,她只是去救她的两个弟弟,去救那些将要在两派人的斗争中失去生命的无辜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