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乃成功之母。”林观音没有被挫折打倒,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亲自在田间地头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每一个细节。他发现,新作物需要更合理的密植间距,才能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轮作休耕可以让土地得到恢复,提高肥力。
他教导村民根据不同的作物特性,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空间。同时,他还引入了灌溉技术,带领村民挖掘水渠,将远处的河水引入干旱的农田。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水渠挖掘过程中遇到坚硬的岩石,工程进度严重受阻。工具简陋,人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岩石,大家感到无从下手。
林观音鼓励大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组织村民们一起想办法,有人提议先用火烧,再用水浇,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破裂;有人提出从岩石边缘一点一点地挖掘,逐步突破。大家齐心协力,经过数日的努力,终于克服了这个难题。
随着农耕技术的不断改进,农田里的庄稼逐渐茂盛起来。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弯下了腰。收成大幅增加,仓库里堆满了粮食,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显着改善。
然而,林观音并未满足于此。他意识到,要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仅仅依靠眼前的丰收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土壤肥力的长期问题。
于是,他开始研究肥料的制作和使用。他带领村民收集家畜的粪便、草木灰和腐烂的植物枝叶,经过发酵和处理,制成有机肥料。他向大家解释道:“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只有合理地补充土壤肥力,才能保证土地的长期肥沃。
同时,他还推广绿肥种植,在农田里间种一些能够固氮增肥的植物,如豆类。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土壤中的养分,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在林观音的不懈努力下,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曾经荒芜贫瘠的田野,如今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麦浪滚滚,稻香四溢。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笑声在村庄里回荡。
但林观音知道,农耕革命的道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去攻克。他望着远方的山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他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