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走后,易中海就坐到聋老太太身边,“老太太,这何大清结婚了,怎么办?”
“你前面就一点风声没听到?”老太太眯着眼睛看着门外问。
“没有,何大清说是他师嫂给他张罗的,前面他修房子也没提这个事。”易中海神情有些懊恼。
“那就算了吧,等何大清的媳妇嫁进来再说,到时候让你媳妇多找她聊聊天,先看看人怎么样。”
“行,那我回头让翠兰多和何家媳妇走动走动。”易中海点头,他相中的养老人是贾家东旭,本来他就有点看不上何雨柱,要不是老太太馋何家人的手艺,他也想着可以稳一手,才和老太太商量把何大清忽悠走,现在既然出现了变数,那就再看看。
现在的易中海也就不到40,对自己生个孩子还没有完全死心,所有的算计还没有那么紧迫,现在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以后做铺垫。
“那老太太您歇着,一会我让翠兰给您送饭,我先回去了。”易中海打了招呼就起身回家,只剩下老太太依旧眯着眼看着门外,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易中海回到中院,就看何大清正带着何雨柱还有院子里几个男人在中院的角落搭灶台,两口大灶,再加上何雨柱家里的厨房,在这年代办席尽够用了,易中海也赶紧过去帮忙。
灶台搭好后,何大清请各位爷们去泡澡吃饭,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回来。
第二天一早,何大清的几位师兄弟们就带着各自的徒弟们过来忙活了,食材是何大清前两天就定好的,今天一早陆陆续续的送了过来。
有何大清在,何家的事都不需要何雨柱操心,也就是灾荒年的时候往家弄点粮食就行,不过以后结婚也是个问题,唉,希望王燕能快点给何大清生个儿子吧!
大院的人今天都起的很早,自发的帮着忙,灶上那一套有何大清的师兄弟和徒弟们忙着,他们就搬桌椅,拿盘子碗筷,该清洗的清洗,这可是建国后他们院子里的第一桩喜事,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就连贾张氏都没有闹什么幺蛾子。
等快中午的时候接亲队伍回来了,何雨柱赶紧把门口挂好的鞭炮点燃,何大清满脸笑容的推着自行车,身边跟着羞红了脸的王燕,后面是媒婆和王燕家送亲的亲友和王燕的嫁妆,一床被子和两个木箱子,箱子里还有几件王燕自己的衣服。
可别看不起,50年代的媳妇进门,多的是就单一个人的,能有嫁妆就不错了,更何况还有一床被子,这年代棉花可是属于战略物资的,何家的那些棉被还是何雨柱找的名头搞的棉花才能备齐的。
一波人在何大清师兄师嫂的招呼下入座,其他邻居们该入座的也入座了,还有一些何大清邀请的朋友也已经到了,何大清赶紧和几位朋友打了招呼。
等人齐,闫埠贵把礼金和账单核对了一遍,又用一张大红纸包好,在自己家里收好,准备等明天何大清不忙了再当面给他,然后,他就急急忙忙的到自己老婆旁边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