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开始的停战谈判处于胶着状态。美韩坚称:若想让他们从朝鲜西部诸岛撤退,必须割让开城地区的相当土地来交换,而西部诸岛位于鸭绿江口外70公里的包括大和岛、小和岛及附近的椴岛、炭岛等岛屿,是美韩军深入朝鲜西北部的重要前哨。
大和岛上有李承晚部一千二百余人和四百多美韩军事情报人员,设有大功率的雷达、对空台和窃听监视设备,对我军威胁很大,美国人在谈判桌上又在岛屿撤退问题上纠缠不休,希望能拔掉这个钉子。
对于敌人的纠缠不休,志司决定:?“实施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拔掉这个钉子!”
志愿军总部决定让空军配合陆军进攻大和岛等岛屿,作战方式是先进行一番大规模轰炸,然后步兵直接登陆。对于刚刚成立一周年的人民空军来说,这是首次与陆军展开联合作战,此次参战的不仅有图2轰炸机,还有拉11战斗机,及威力最强的米格-15战斗机进行护航,这种多机种协同作战,也是第一次。
新成立的中国人民空军迫切需要现代化的空中打击力量。图2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在朝鲜战争中,图2与米格15战斗机紧密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关键任务。尤其是在大和岛上空的作战,它多次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志愿军图2轰炸机的护航战斗机,是拉11战斗机。拉11属于是活塞式单发螺旋桨战斗机,一部分机壳还是木头的,速度也只有美军F-86佩刀的一半。唯一有点优势的就是,配有3门23毫米航炮,而美国的F-86佩刀是6门12.7毫米口径的机枪。
虽然拉11机炮的威力大,但是炮弹的重量也大,备弹量总共也就只有200多发。按照空战三炮齐发的惯例,按拉11每秒14到15发的射速,恐怕四秒左右,炮弹就打光了。而F-86佩刀的备弹量,每门机枪都是600发。空战机会转瞬即逝,一旦拉-11的机炮打光,那么在F-86面前似乎也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米格-15是首批成功采用后掠翼以实现高跨音速的喷气式战斗机之一。这种设计超越了直翼喷气式战斗机,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强,火炮口径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被用于地面攻击。为了应对米格-15的出现,美空军将北美F-86开赴朝鲜战场。
人民空军从1950年11月开始,大批引进米格-15飞机。在抗美援朝和同期进行的国土防空作战中,米格-15屡建奇功,成为中国空军战功最为卓着的飞机。王海、刘玉堤、孙生禄、赵宝桐、张积慧、韩德彩、鲁珉、李汉等空军战斗史上的着名战斗英雄,都是驾驶米格-15飞机,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出色的战绩。
书归正传,空军的士气空前高涨,战士们摩拳擦掌,轰炸机部队尤其亢奋,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参战。以前志愿军常常遭到美军飞机的轰炸,白天只能藏在山里,到了晚上才能机动。如今,也轮到美国佬领教咱们炸弹的威力了。
韩明阳,中国着名的轰炸王牌,是空八师二十二团二大队的大队长。这条精壮剽悍的汉子,可不得了,把二大队调教成了一支空中飞虎队。在战前比武的时候,他的一中队精准投下的十八枚炸弹,全部命中地靶中心,把靶场炸得面目全非,连布置靶场的人都认不出来,为二大队赢得了执行这一光荣任务的机会。
这次行动中,韩明阳亲自率领九架轰炸机,满载81枚炸弹,直扑大和岛。
1951年11月6日下午,志愿军空8师的9架图2轰炸机,从中国沈阳于洪屯机场起飞,形成品字形编队,与从凤城机场起飞的空2师的16架拉11战斗机,以及从浪头机场起飞的空3师的24架米格-15战斗机会合后,组成混合编队,执行轰炸大和岛的作战任务。由于保密工作到位,行动突然性强,韩明阳投下的81枚炸弹,有71枚准确命中,命中率高达90%。此次轰炸共炸死敌军六十余人,里面还包括少将、作战科长和海军情报队长,一共摧毁了45座房屋,炸毁了20吨粮食、15万发弹药和2艘登陆艇,目标被彻底摧毁。
轰炸的同时,50军正乘船横渡海峡,直扑椴岛。
一个叫黄金明的副连长,记下了当时的场景:
“11月6日,空军与我们协同作战,同志们兴奋得要命,有的唱,有的跳,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协同作战对大家来说,还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但大家都信心满满。10班班长勾云朋激动地说,同志们,空军能够把敌人的目标和舰船炸掉,我们就要保证,不让岛上的敌人逃脱一个!”
“当天下午,我带领同志们登上了第一艘船。就在这时,轰炸机群的马达声嗡嗡作响,划过阵地上空,随后一层小黑点从空中向岛上落去。几秒钟之后,椴岛上就已经火光冲天,气浪裹挟着被炸飞的敌舰和建筑,腾起几十米高。我们乘着船,向箭一样冲向岛屿,不到四十分钟,就歼灭了岛上的四百多名敌人。”
“第二天清晨,战士们望见岸边残存的几艘破船,以及被炸得支离破碎的敌军弹药库和指挥所,激动地高呼:志愿军空军万岁!……”
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陆海空三军协同渡海作战,作战过程干净利落,漂亮极了。
美军一开始并不相信这是中国人干的,美联社甚至声称“这样的袭击不可能来自中国方面”。直到几天后,美方派人前往岛上进行调查,才确定是中国空军的成功轰炸。
空十师的师长刘善本,是中国内战史上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1946年6月,他单人劫持了一架巨大的B-25重型轰炸机飞赴延安投奔共产党,他见到毛泽东的第一句话是:“主席,我终于到您这儿来了。”
刘善本是国民党第一个驾机起义的飞行员,就在他提着脑袋飞向延安的途中,中国的全面内战爆发了。他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人民的士气,大挫了蒋介石的威风。这位技术精湛的飞行员是共和国的一代天骄,他是开国大典第一个受阅机群的带队长机,以后更是多次担任国庆飞行受阅的总领队。
现在,这位五年前的国民党空军上尉已是轰炸机十师师长了,他也是第一个驾机飞越鸭绿江的中国空军师长。
空八师已经开创了中国空军白天集群轰炸的第一项纪录,刘善本咬了咬牙,空十师不能落后,他要再创造一项新纪录,他要夜间轰炸大和岛!而且,荣誉心极强的刘善本还要组织中国空军第一次电子干扰行动!
11月29日夜,空十师二十八团夜航大队在大队长姚长川带领下,冲入黑沉沉的天幕。这个大队是刘善本培养的中国空军第一支夜航部队,它是刘亚楼的心头肉,中国空军的宝贝疙瘩。
夜航大队第一轰炸目标是大和岛附近的海上敌舰艇。若敌舰逃逸,改炸第二轰炸目标,大和岛灯塔附近的雷达站。编队长机边领队,边利用机载电子干扰设备,向敌防空雷达进行主动电子干扰,僚机上的射击员们则在飞行中,不断向空中撒播金属锡箔干扰片,这是当时世界空军最先进的作战样式,直到今天也是各国空军标准作战样式。
成立短短一年多,中国空军已经站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之列。
当飞行员抵达大和岛附近时,眼前壮丽的地面景象让他目瞪口呆。
大量“喀秋莎”炮弹的尾焰汇聚成一条巨大的火舌,这是陆军正在对大和岛进行炮击,目的是为夜航的空中编队指引目标。这次行动标志着中国军队又一次创下新纪录——陆空夜间协同作战。
真是可惜,照明弹照亮的海面如同白昼,却空无一物,敌舰早已逃脱!飞行员们难免有些懊恼,要不是那些龟孙子跑得快,夜航大队本可以创造中国军队的新纪录——空中对舰作战!姚长川叹了口气,算了,按备选计划转向第二个目标进行轰炸。
十架轰炸机直奔大和岛而去,一架照明机投下数枚照明弹,借着人工光芒的映照,夜航大队对预定目标进行了猛烈轰炸。飞机返航已久,尾炮塔上的射击员依然能清楚地看到大和岛上熊熊的火光,照亮了夜空。
真是遗憾!
敌军被炸得心生恐惧,纷纷躲了起来,轰炸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刘善本深感可惜,但其实大可不必。
他的夜航大队,创下了多项里程碑式的记录,如电子干扰、夜间轰炸、照明轰炸等,这些都是当时全球空军难度最高的轰炸技术。而且整个作战计划缜密周全,几近完美。若非敌人狡猾地躲起来,这次行动就完美无缺了。
对手给予了最公允的评价。
远东空军第五航空队大惊失色地向上级报告:“共军首次运用电子对抗和照明手段,对我方战略要地展开夜袭。航线两侧竟然形成了宽达四十多公里的干扰区。”
1964年,中国空军的杰出将领刘善本被提升为少将,时年仅四十九岁。他死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得知他被迫害致死后,愤怒至极。
空十师夜袭未果后,第二天,空八师决定在30日下午,对大和岛发起第三次轰炸。这一行动,成为中国空军历史上闻名的“三炸大和岛”。
但是第三次轰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还沉浸在第一次轰炸胜利中的空八师,上下都有了轻敌思想,此时无论是地面指挥员还是空地勤人员,都认为此次出击会像之前那样顺利。在总攻开始之前,机场大肆宣传3天,连附近的百姓都知道最近又要出击了,提前走漏了风声。
11月30号下午,地面登陆部队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图-2的临门一脚。
14点,空8师24团的9架图-2整齐列队在沈阳于洪屯机场的跑道上,36名机组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做最后的准备。一大队大队长高月明担任领队长。
另有16架拉-11和24架米格护航。
起飞时间定在14点20分,这个时间是有讲究的:在朝鲜活动的美军战斗机一般在15点就会返航,此后不再出动,我军正好可以趁虚而入。
起飞前,得到情报敌人指挥所设在大和岛灯塔内,轰炸目标由大和岛改为不到20平米的灯塔,目标缩小编队也相应改变,9架图-2原来是品字形编队,现改为每三架一组前中后排成纵向跟进编队,这样每组长机自行瞄准轰炸目标,可以瞄三次,命中率会更高。
但指挥员没将此事通知护航的拉11和米格15,大错铸成却无人觉察,一切都按第一次的成功经验进行。
心急的塔台指挥员,提前30秒就打出了起飞信号弹,发出起飞命令,9架图-2陆续松开刹车,每架飞机携带了7枚爆破弹和2枚燃烧弹,在轰鸣声中滑跑升空!在普通人看来30秒似乎无所谓,但在空战中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漏洞。
编成大队纵队经奉集堡出发,由于编队改为纵向跟进,所以先起飞的不用空中盘旋等候,时间缩短,比预定时间早了5分钟进入航线起点!
当编队飞过航线起点奉集堡时,三个中队的领航员都发现了提前了5分钟。带队机长高月明下令从360km/h减速到300km/h,但东北机场正好处于西风带,往大和岛飞方向是顺风,减速后效果并不明显,编队还是快了4分钟。
然而这个情况并没有向指挥部报告,护航机仍然按照预定时间起飞。
正是这不起眼的4分钟,造成了极大的不必要损失。在空中阅兵中经常提到一个词叫“米秒不差”,因为不同的机型从不同的机场起飞,速度、高度、所飞路程均不同,所以需要根据约定时间,首先完成编队,然后一同飞向同一个目标。
这背后反映了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训练水平,在实战中有重要的意义。在飞行中时间偏差一点都会谬之千里,二战时轰炸机在集合点找不到战斗机是常有的事。
空2师4团的16架拉-11歼击机在团长徐兆文的率领下,于14点29分从凤城机场起飞,就这样,在预定的集合地点,拉11没有遇到图2,紧赶慢赶,最后总算在海边追上了。
拉-11飞行员王天保回忆道:“我们还在等待起飞时,轰炸机就飞了过去。我们升空后好不容易才发现图-2,我一直盯着,一直追,直到海边才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