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为《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第一句。
任何军事行动,总要有行有止,有退有进。既要重视行军也要注意营宿,那么扎营在何处?如何扎营最安全,这是战争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对于指挥者组织能力的一大考验。
赵景本次御驾亲征,他毫无疑问是全军的最高统帅,但他并不在最前线,不能实时知晓当地情况,且战场的应变能力也不如沙场老将,所以并没有进行过多干预,只是给众将发了一封军文,上面写明了自己与曹彬、秦翰等文武商议汇总的扎营建要求。
总归三点:择地、立营、攻防守备。
其一,建立营地的首要问题就是选择一块合适的地点,《孙子兵法·行军篇》有言: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孙子着重讲了两点,营寨要居于较高之处或背靠高地,如此有利于防御敌军进攻;另外营寨居高而向阳,可有效避免潮湿,有利于预防瘟疫等疫病。
其二,地点确定后所建营寨不用一板一眼的按规矩办事,某些不入流的兵书上会将立营主的就是一个邯郸学步,照着前人的样子胡乱布营。
一般来讲,因外部环境而定在主场作战时营寨可以修建的宽松点;身处敌境就需要修建的紧凑些,但布局要尽可能的让大军方便、调度灵活,既不妨碍出兵也不害怕敌人夜袭。
地形上曹彬主要列举了三方面建议,在平川上一般采用方形,做到四面皆有门;背靠山陵就用半圆形,可以减少一面的压力;如沿水或夹水驻扎,就按照水流走向布营。
比如说赵景行在就是一马平川之地,用的就是方营,他的营帐在最中心,前后左右四厢军和左右都虞侯依次列营在四周,四面皆设有高楼,每班两名弓手站在上面查看营外的情况。
其三,诸如党进、郭进等部是这次攻太原的主力,营寨设置在最前线,大量人马、器械、辎重聚集于此,是敌军夜袭、火攻的主要目标,所以保护营寨的安全至关重要。
赵景严令在营寨内外要多开壕沟,内设壁障,外部架拒马、铁蒺藜、鹿角等物,还可以在地里埋上铁刺板、捕兽夹等陷阱。
各门、各道需安排强弩手、信号兵,将士出入需凭口令,正确方可通行。
将领需要不间断的向四周撒出探马,固定时间回营,且口令需每日更换。
对于木栅所建成的营地,最害怕的就是遇火。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潘美与尹崇珂、王继勋三将率军进攻南汉,见南汉军营以竹木筑营,便对主将说:“南汉军营用朽木铸成,若攻之于大火,南汉军必定溃乱,再以大军夹击,必能大胜。”
然后他便命令士兵数千人,每日拿两个火把,从小路摸到南汉军营附近,直到某日深夜,万炬同发,又遇大风助涨火势,南汉军当即大乱。
届时潘美率众而入,南汉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杀至万人,其余争相逃命。
后潘美长驱直入攻入广州,擒拿南汉皇帝刘鋹押往汴梁,灭亡南汉。
若无准备,营寨遇到火攻时难以获胜,此题有两解,要么是将敌人拦在数里之外,要么是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