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左贤王的三板斧受挫后,似乎也没了折腾的想法。
楚军缓慢但平稳地到达了平城。
突竭斯人一看到两卫援军,立刻拔营缓缓后撤,不给楚军前后夹击的机会。
林丹峰也率主力出城,同宁易合兵一处。
三卫联军近十万战兵,铺天盖地地朝四万多突竭斯骑兵压过去。
突竭斯骑兵不断北撤。
不久后,他们退到一处盆地的入口处,便不再后撤。
这里的地形呈葫芦状。
两边的大山差点在这里合拢,只留下了一个狭窄的豁口。
典型的易守难攻。
突竭斯人依托地形,据险而守。
楚军攻了几次,都没攻下。
宁易只得下令后撤,就地安营扎寨。
最终,两军在豁口前,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这一对峙,就是十来天。
楚军背靠平城,粮草补给无忧。
宁易以为,没有后勤系统的突竭斯人会很快崩溃。
但突竭斯人并没有。
他们只留一半人扼守豁口,另一半人四处劫掠。
此时正是收获季节,突竭斯人竟然所得颇丰,足以维持其全军。
只不过,战场周边的百姓算是倒了血霉。
不仅地里的庄稼成了突竭斯人的马粮,家中的余粮也被收走,稍有反抗就被屠戮。
林丹峰身为北梁人,再次找到宁易,恳求他拯救黎民于水火。
按林丹峰的意思,只要十万大军全力以赴地强攻,必定可以攻下这个豁口。
但宁易毫不犹豫地拒绝。
他也不想看到此地生灵涂炭。
可他同样不想拿手下人的命去填这个豁口。
这十万人里,一些现在已经是他的忠诚部下,另外一些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他的忠诚部下。
他们不是不可以死,但不能这样死。
而且,他此前也下达过坚壁清野的命令。
但下面很多人都心存侥幸,执行得并不彻底。
这怪得了谁?
林丹峰又试探地问:“大将军进攻冯邑时,那种能抛射火球的投石车呢?”
宁易答道:“那种投石车攻城时有奇效,但野战中效果有限。”
对方全是骑兵,机动性极强。
为防止对方突袭,楚军特意在离豁口较远的地方扎营。
改良后的投石车也够不着对方营地。
另外,宁易也不想让突竭斯人看到这种投石车。
这种投石车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几乎一看就懂。
要是被蛮族学了去,那就麻烦了,以后中原的城市没有一座是安全的。
连着两个建议被否决,林丹峰也不沮丧。
他的目的,其实是第三个建议。
“那请大将军准许末将回平城,挑一些北梁旧兵,绕到鞑子后面,去骚扰鞑子。”
宁易皱眉道:“这样太危险了吧?”
两边山上有小路,可以绕到突竭斯人后面,但走不了大部队。
但小股部队过去,意义不大。
林丹峰道:“其实不危险。我们熟悉地形,也有百姓支持,打得过就打,打不过撤回山里就是了。”
宁易眼前一亮。
这不是就是前世抗日时的麻雀战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