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躺着死、趴着死、蜷着死。
除此之外还有二次葬,先在别处等身体腐烂之后留下骨头,再二次埋入地下。
这种方式,如今在广西地区还有遗留。
此外,还有装殓未成年儿童的瓮棺。
上面有孔,目的可能是寄希望于灵魂的飞升。
而如今发现的墓葬里死者的头大多朝着西方或者西北,可能与信仰有关,向着太阳落下的地方逝去。
而到了夏商周秦汉,就可以正式划分古代墓葬。
墓葬本质上就是挖坑,那怎么在平地上挖坑呢?
最简单的方式是往下挖,如打井一般。
竖着挖的穴叫:竖穴土坑墓。
大的墓葬比较深,越往深处面积越小。
于是为了便于下挖,在四周有回字形的阶梯,像个方形的漏斗,最下面的位置用来放棺椁。
人躺的木头盒子叫棺材,但古代高规格的墓葬不光有木棺,还得有木椁,合称棺椁。
棺即关,把尸体关起封闭在里面。
在高等级的墓葬中,棺材外部还有一个包裹棺的木结构,即椁。
说文解字:椁者,以木围之周于观,如城之有郭也。
城的外圈是郭,棺的外圈就是椁。
棺相当于内城,椁相当于外城,各种陪葬器都可以安置在椁室里。
湖南博物馆里有一个棺椁,去看一下就可以很直观的感受椁的巨大。
而椁室葬的最高等级,叫黄肠题凑。
名字很晦涩,但分开来看就很好理解。
黄肠:黄心柏木的芯。
题:头,木头的头,即年轮的切面。
凑:木头向内排列。
翻译过来就是,用一根根木头芯,把露出的年轮部分当成木头的头,一个个的凑在一起排列。
类似拼乐高,打造出一座木头房子。
墙壁都是一根根木头塞成的墙体,从外部看都是这个年轮的切面。
不论是先秦的秦公一号大幕,还是汉代广陵王墓都采用了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从周朝一直盛行到汉代。
这种形制很高级,但太费木头了。
比如北京大葆台一号墓,用了一万五千八百八十根柏木。
而黄肠题凑只用芯,先秦又盛行厚葬之风,哪来的那么多合适的木头给封建贵族消耗呢?
所以后来,这玩意儿跟金丝楠木一样。
越往后就越稀有了,到东汉几乎就没有能搞这一套的了。】
“秦公一号?”
“又把朕的祖先挖了?”
始皇对今日的视频,不甚满意。
朕要造枪术、造船术、飞天术、增产术。
朕对墓葬毫无兴趣,往前的不能挖、往后的挖不到。
“走,去看看墨家巨子。”
议事完毕,农家只留了几个人在场,负责遇到农事,好提意见。
其他弟子都去研究如何增产,如何打造耕种器具。
儒家除了叔孙通和淳于越,也都不在。
都去根据后世拼音、字体,造新字。
墨家不必多说,一个人都没剩。
法家,就李斯一人。
被儒家二人夹在中间,一动不动。
有这时间,不如去看看墨家研制火器。
兴许,朕还能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