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完战场并在蒙山休整一夜之后,司马睿带领麾下两万三千步骑沿着治水一路向东南而行,三天后出现在琅琊郡郡治所在的开阳县。
琅琊郡本属于徐州,但它既是司马睿的封国,又是王导等人的老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对于司马睿和王导的到来,琅琊士民基本上是持欢迎的态度。
进入开阳后,司马睿立即派人前往彭城,让他们尽早北上。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司马睿还派出王旷领着五千骑兵前往缯县迎接,距离彭城只有两百余里。
七月中旬,司马睿的使者抵达彭城,得知司马睿竟然亲自前来琅琊迎接,潘滔和李恽颇感意外,甚至有些感动,马上带领麾下的一万步骑北上琅琊。
其实,潘滔等人之所以要离开彭城,并不单是忌惮王敦,也是有意和苟曦保持距离。
王敦初到徐州时,麾下有一万步骑,攻占下邳时招降了部分下邳守兵,但在彭城遭遇了不小的失利,总兵力也只剩下一万。所以,听说潘滔北上后,他并没有追击的打算。
不久,王含从寿春来到下邳接任徐州刺史,王敦便领着麾下亲兵返回建业。
临走前,王敦特意任命沈充为彭城内史,让他领着三千步兵前往驻守。至于东海郡,王敦也交代王含,能够争取的尽量争取,实在拿不下放弃亦可。
历经四天的行军,潘滔一行抵达缯县,然后在王旷的陪同下一起前往开阳。
两天后,潘滔一行抵达开阳,司马睿亲自出城迎接。面见司马毗以及裴妃时,司马睿哭得涕泪横流,痛恨自己无能,未能保住徐州,潘滔和李恽再次感动了一回,反过来安慰他。
前来琅琊的路上,潘滔和李恽再次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前者打算跟随司马睿前往临淄,后者想要前往东海,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又只好让司马毗裁决。
让潘滔颇感意外的是,司马毗这一次竟然倾向于李恽,想要前往东海,潘滔只好同意。
所以,当司马睿问起司马毗等人接下来的打算时,司马毗等人一致表示要前往东海。司马睿颇有些意外,也有些失望,但又不想吃相太难看,当场表示将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于是,司马睿再次派出王旷护送司马毗一行前往东海驻扎,又在王导的建议下任命王旷为琅琊太守,既有声援又有监视司马毗之意,可谓一举两得。
更关键的是,王旷和王含、王敦是同祖父的堂兄弟,让王旷坐镇琅琊,可以缓和与王敦的紧张关系,毕竟琅琊是他们共同的家乡。
果不其然,在听说司马毗前往东海、王旷坐镇琅琊后,王含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这当然不完全是因为和王旷的亲属关系,主要还是因为实力不允许。
如此一来,王含实际控制了徐州的彭城、下邳、临淮和广陵四郡,司马睿实控东莞和琅琊,司马毗夹在两人中间,实控东海,三方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