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会试结束,林东阳等人早早地去到考场门口等待。当看到林东明等人走出考场时,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萎靡。林东阳心中明白,这不仅仅是因为考试的辛苦,更是因为他们心中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和压力。
他迅速组织人手,将林东明等人接回了林府。一到家,他就吩咐下人准备了一碗碗热腾腾的肉汤,让大家都先喝上一口,暖暖身子,也暖暖心。随后,他又亲自安排大家洗漱,将他们一一送进被窝,让他们好好休息。
在林东阳的安排下,大家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他们知道,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至少在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关怀。而林东阳,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和友情。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将继续等待会试的结果。
第二天早上起来,大家又开始听林东明说书一样的表演了,毕竟林东明要对这次考试做个总结呀。
话说在这片古老而苍茫的大地上,又是一年会考之时,寒风凛冽,较之往昔更添几分刺骨之冷。天地间,仿佛被一层薄薄的霜雪轻轻覆盖,万物皆在这严寒中瑟缩,唯有坚韧的意志,如同寒梅般傲然绽放。
林东阳,这位心怀慈悲的青年,深知此番考验不仅在于才学,更在于身心之磨砺。他精心筹备,将一块块厚重的雨布,如同温暖的羽翼,细心包裹,既为防那不期而至的骤雨,更为抵御这穿透骨髓的寒冷。这些雨布,是他对所有南郡城寒窗苦读者的深情厚谊,是冬日里的一抹温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通过李举人与赵举人的助力,这些雨布如同冬日里的福音,被广泛分发至南郡城每一位前来应试的士子手中。它们不仅是物质的援助,更是心灵的慰藉,让那些身着单薄衣衫,在寒风中颤抖的学子们,感受到了一丝来自同道的关怀与温暖。
当然,世间之事,总难两全。这次会式规定只允许穿四件单衣,即便是皮毛占布亦属禁忌,引得众多士子心中愤懑不平。他们围坐一起,言辞间既有对现状的不满,也有对那些高坐庙堂之上,却未能体恤下情的大臣们的指责。这愤怒,不仅源于身体的寒冷,更源于心灵的不公——为何前人需饱受风霜,而今人却不得享有丝毫暖意?
这其中,不乏有人揣测,那些制定规则的大臣们,或许心中藏着难以言说的私念。他们或许曾亲身经历那刺骨的寒冷,却不愿后人得以幸免,仿佛是一种扭曲的报复,一种“我昔受冻,汝今亦当如是”的扭曲心理在作祟。更有甚者,以“不患寡而患不均”为借口,将这不公视为理所当然。
这是最近几年最冷的一次了。
孙大儒站在这九位举子们面前,目光如炬,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缓缓开口,声音穿透寒风,直抵人心:“诸位,此次考试,我务必强调一点,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务必立刻停止考试,万不可强行支撑。记住,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你们正值青春年华,未来的路还长,机会有的是。林东明,你更是要铭记于心,无需他人提醒,也应知晓如何抉择。”
林东明闻言,神色郑重,对着孙大儒深深一揖,道:“老师,您放心,我们定会将身体放在首位。学问虽重,但生命更加宝贵。”
终于,在会试即将拉开帷幕之际,朝廷颁布了一道旨意,对考试规则进行了详尽而严格的规定。凡入围考试的举人,拆封衣物不得超过五件,单层鞋袜亦在允许之列。
考试所用的考具,诸如考具倦袋,严禁装入任何礼品;砚台需薄而实用,不可过厚;笔管则需镂空水柱,材质或为瓷或木,而木炭的长度则被限定为二尺。此外,纸袋、篮筐、小凳、食物、笔砚、风炉及木炭等项,皆需经过严格检查,考篮则需用竹或柳条编成,底面如一,玲珑格眼,便于收检,以防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