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就在吴昊快要顶不住的时候。
朱棣才说道:“你详细说说。”
“是。”吴昊应了一声。
脑子里快速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开始说:
“修书可不是一个小工程,特别是要修一部大典,所需时间甚至可以长达十数年。”
“其中需要的读书人,更是动辄以万计。”
“而天下能取得功名的读书人不过十之一二,这还是人杰地灵的地方。”
“笼络这一批底层读书人,让他们口口相赞,则自有大儒为皇上辩经。”
“再说了,读书人对这种事情本来就很热衷,这可是能够留名于史的大好机会,自然会对皇上你感恩戴德。”
“当然了,想要修这样一部书,所需钱财必定不少,这就刚好可以利用追缴亏空得到的钱来完成。”
“皇上,臣一时之间只想到了这么多。”
吴昊一股脑说完。
却发现朱棣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他心中有了猜测,本来朱棣不是一个这么磨磨唧唧的人,这种情况肯定是有什么特殊地方吴昊没有注意到。
于是他仔细回忆了一下,整个觐见的过程。
还真让他找到了一处纰漏。
就出在名字上!
《永乐大典》这个名字多好听啊,可再好听的名字,那也应该是领导人起的,他一个下属提建议的,怎么就能把名字给领导想好了呢?
那还让领导哪来的参与感?
吴昊就是一时大意。
觉得历史上这部书就叫《永乐大典》,于是刚才提建议的时候,也就脱口而出了。
竟然忘记了这一点。
......
朱棣其实根本就不在乎这书叫什么名字。
而是在乎为什么吴昊知道这么多东西?
而且是知道将来会发生的这么多东西!
听起来这个建议很不错,那么要不要让这个小子试一试呢?
“就按你说的来吧,你过来。”
朱棣手指咚咚咚敲着桌面,挪动了一下身子,让刚才走神的时候被烤得有些不舒服的腿远离了火盆。
吴昊猛地抬头,心里总算是放松下来了。
朱棣终于被他说服了。
吴昊朝着朱棣走了两步就停下了,却听到朱棣又说:“再过来一点。”
“是。”吴昊又继续走,直到走到朱棣身边。
就见朱棣将一张折叠好了的纸递了过来:“事关社稷,不可掉以轻心,你找个时间在朝堂上提出来,讨论后再做决定。”
吴昊恭谨地接过这张纸。
“退下吧。”
“是,臣告退。”
望着吴昊离去的背影,朱棣脸色有些阴晴不定。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试试这人的成色。
原本朱棣想着的是,如果吴昊不堪大用,那就当他不存在。
可如今朱棣的想法变了。
如果吴昊没用,那这个人绝对不能继续活着。
.........
.........
吴昊将朱棣给的那张纸放在怀中,一路出了宫回到家里,才拿出来。
结果一看之下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