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江南水乡,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它轻柔地绕过村落,滋养了一方土地,也孕育了无数传奇。
在这条河的下游,有一个名叫柳溪村的地方,村里流传着一个关于“赊刀人”的神秘故事,这个故事像河水一样,年复一年,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柳溪村风调雨顺,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安宁祥和。
然而,这一年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打破了这份宁静。洪水过后,村庄满目疮痍,庄稼尽毁,村民们愁眉不展,生计成了大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村口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背着一个破旧的木箱,手里拿着一把寒光闪闪的菜刀,在村头的大槐树下停下了脚步。
老人自称是“赊刀人”,不卖刀,只赊刀。
他说:
“待村中稻谷再熟时,若米价低于三钱一斗,此刀便免费赠予各位;若高于三钱,则双倍收取刀钱。”
村民们闻言,议论纷纷。
有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不愿相信;有人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老人赊了刀。
老人也不多说,只是微微一笑,留下一句“记得约定”后,便消失在村子的尽头。
转眼间,冬去春来,柳溪村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恢复了生机。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那场洪水带来的阴影似乎已被人们淡忘,关于“赊刀人”的约定也被大多数人抛诸脑后。
直到第二年秋天,稻谷丰收,但天不遂人愿,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和朝廷的苛捐杂税,米价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一路飙升,远远超过了三钱一斗。
村民们这才想起与“赊刀人”的约定,心中既惊又悔。
就在这时,那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村口的大槐树下,依旧是那身破旧衣裳,依旧是那个神秘的木箱。
老人没有多言,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村民们见状,纷纷上前,按照约定支付了双倍的刀钱,心中既感激又羞愧。
老人一一收下,却并未急于离开,而是从木箱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册子,缓缓翻开。
册子上记载的是“赊刀人”游历四方时所见所闻,以及他对未来的种种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