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2015年的美国华盛顿科创高峰论坛。会后的酒会上认识的。”
“对,我也有幸参加了那次科创高峰论坛。你在会上的发言太精彩了,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你这位才貌双全的天才级中国人。会后想方设法地接近你...又见酒会上你大杀四方,把几个挑衅的外国佬喝得人仰马翻,过瘾,太过瘾了!”
老田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起来。紫月眨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我,意思是能不能多说一些,她想知道我俩两地相隔的这17年,我的点点滴滴。虽然从老夫人口中会听到一些,毕竟不会太具体和详尽。
我对紫月笑了笑,“不急,我们先喝茶闲聊,等晚饭间我会告诉你和老田的,其实郭子知道的也比较清楚。”我冲郭子点了点头。郭子会意地拿出手机,翻找了一会儿,到一旁打电话去了。
“这么多次见面,都是田老弟在张罗,今晚大哥就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吃晚饭吧。郭子知道地方,现在去我的住所去接老夫人和艾璠了。我们稍等一会儿吧。”我对老田说道。
“哪里哪里,凡哥客气了,是您给小弟面子,我田皓宇荣幸之至。”老田用拳头击打着自己的胸口,诚心道。“凡哥交待我们几人的事情,已经着手进行了,就是《寻道》小游戏的问题。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相关部门进行全面审查...”。
“嗯,那就好”我又接着道:“现在的年轻人接触到了科技网络这个时代的产物,这些东西的确带给生活许多便利,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吧。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更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于己无碍;用不好,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
我啜了一口茶水,接着道:“我们小时候,紫月由于生在大城市,可能体会不深,我们那个时候,特别是我。出生在中原地区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的经济生活条件相当匮乏。可是呢,我们过得很开心快乐。童年每每都是让人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村子之初没有电灯电话,自然没有电视机,手机和网络。晚饭过后,小伙伴们都围坐在村子中央的大碾盘四周,女人们唠着家常,说着小话。男人们抽烟吹牛。小孩子们捉迷藏、摔跤斗狠...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我们村比较穷,二里地外的一个叫小王庄的村子最早用上电,有钱的人家就买了电视,一到晚间,这家就成了小剧场,好多人去他家看电视,包括一些外村的年轻人。那家人干脆把电视搬到空旷的场地上,跟放电影似的...”我追忆似的说着。紫月和老田就竖耳倾听着。
顺便一提。农村黑白电视机的普及主要发生在1970年代。 尽管早在1958年,中国就制造出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但真正的普及是在80年代后期,而农村地区的普及则相对较晚,大约在1970年代开始。
在1979年,全国电视机保有量增至485万台,到1982年,这个数字猛增到2761万台。1983年,中国迎来了首届春晚直播,进一步推动了电视的普及。到了1984年,电视机保有量达到5000万台,而到了1990年,电视机数量更是飙升到1.5亿台,观众人数达8亿,这才算是基本普及了。
在湖南农村,黑白电视机的出现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农民开始逐渐摆脱收音机和广播,通过电视“看到了会动的图像”。
(晚十点前还有一更《离开苏州前的最后一顿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