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炎也不在意,下令收拾战场,再率军离开这里。他相信两战之后,乌桓人必心生畏惧,不敢再来追击。
哪知,三天之后,斥候再次来报:“报州牧,乌桓人再度率军前来,兵力约五千左右。”
原来,乌延逃了之后,收拢了士兵,再加上还有一支军队没参与交战,他将兵力整合起来,仍有将近五千人。
与青州军交战了一次后,他知道青州军一共才一千兵力左右,自己兵力仍大占优势。于是,他再次率军,向青州军逼近,企图一雪前耻。
“这乌延还真是不死心,两战皆败,竟还不放弃。”
“那乌延仍有五千兵力,这表明他当初确实兵力三分,总兵力七八千人,今已是损失惨重,士气不振。只是……我军虽勇,但兵力仍相差悬殊。而乌延上了两次当,必会小心谨慎,我军想再破敌军,只怕难了,以我看,州牧还是避其锋芒比较好。”
典韦也是气极:“哼,若是再多一千兵力,我必能全歼敌军。”
“公与说得有理,我军的任务是坚持到海军到来,然后离开这里,而不是消灭敌军。乌延毕竟是一方首领,想必非平庸之辈,此前两战伏击得手,他再进兵,必会小心谨慎。传令,大军先往南撤,再沿海岸往东,避开敌军。”
乌延经过一次大败后,虽仍在追击,但确实小心了许多,他派出大量斥候,查探情况,确定安全之后,才敢往前。如此一来,他的速度就慢了不少。青州军早就跑远了。
不过,乌延并不死心,仍率军往青州军所去的方向追击。
陈炎也是无奈,率军沿海岸往东走二十多里路,再北上,随后又西行,再南下,绕了一圈。反正他军中只有粮食,没有其他负重,行军速度快,乌桓人又追不上。乌延上了一次当,再也不敢穿插过去,追击青州军。他知道,青州军所绕的这个圈,多半也是沼泽。
直到青州军花了四天时间绕了两圈,终于有斥候来向陈炎报,海军来了,船只停靠在西南岸。
得到消息时,青州军已经在东南海边了,乌桓军还跟在后面,他也无法调头回去,只好把这圈也绕完。
在斥候的带领下,大军来到了西南岸边,来接他的是徐盛。
“参见州牧。”
“原来是文向,王叔治呢?”
“州牧命令传达到即墨时,他外出去了趟南方,故而不在,州牧命令较急,我便率军带来了六艘大舡过来,来晚了几日,还望州牧责罚。”
“哈哈哈哈,责罚什么,你已经尽力了……抓紧时间,让士兵上船,乌桓人还在后面追着。”
“什么?乌桓人敢追州牧,我率军剿灭了他。”
“文向,不必多事,先离开再说。”
徐盛也不多说什么,就去执行命令,安排士兵和战马上船。他只是临时在岸边找了个浅滩停靠,这地方太小,船只得轮流靠近,让士兵和战马上去才行。这使得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上船之后,士兵和战马需在一起,以安抚战马。为了避免战马发狂,徐盛让人准备了一些布匹,将船舱给遮挡得严严实实的,从里面看不到外面。就算船只航行时会摇晃,但只要战马看不到大海,就不会受惊。
士兵中有些人还没见过或坐过这么大的船,也有可能会晕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