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万历外史 > 第二十二章 知州驾到

第二十二章 知州驾到

这一年入秋后雨水一直不多。进入八月,一连数日都是大晴天,而且看上去似乎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虽有利于秋收,却不利于秋种,新种之麦若无雨水滋润,又何以生根发芽。

往年碰上这种天气,杨家坪的农户不免喜忧参半。但今年杨铮给大家弄出了“杨古井”,众人便如吃了定心丸一般,只要井水不落,便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一门心思投入繁重的农活当中。

收高粱不光是把穗子割了就完事了,高粱杆也要打捆背走,这东西即可编些家用之物,也可铡碎了喂牲口,还能晒干了当柴烧,是绝不能浪费的。有些高粱杆很甜,大人都忍不住啃上几口,孩童就更不用说了,嘴、舌头被杆皮割破了都不长记心,仍是嚷着要吃。高粱的根茬也要处理,一般在翻耕后拣出来,堆在一起烧成灰再洒到田里。

村中有耕牛九头,虽挂在各户名下,却是族中共有财产,要轮着使用。一头牛一天至多可耕五至六亩地,若再多便会伤力,牛就不肯吃东西了,接连几天都无法牵犁。为赶秋种,每户十有三四的地都是人力翻耕的。

秋收的喜悦,加上对来年丰收满满地期望,使农户们都有些亢奋,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干活也不觉得有多累。此际正午的日头也不毒了,大家便把午休省了,有些人家甚至把饭做好带到地里,吃完后稍事休息便又开始劳作。

眼见着大家都在忙,杨铮又哪在家坐得住,不顾母亲的反对,坚决要到地里参加劳动,并说道:“我名也改过了,刘半仙的话倘若当真,那便是不妨事。倘若他是瞎话,那就更不用听了。”张氏无法辩驳,便只好由他。

杨铮身体虽已康复,终究只是个十岁出头的少年人,力气比月盈也强不了多少。但今年多了他和月盈两个帮手,还是能顶不少用。初三这天杨芝儿回了娘家,人手又多了一个,总算是抢在初六前将麦子都种上了。

……

……

隆庆六年八月初七巳时许,秦州知州吴直驾临赤峪里杨家坪。

吴知州乘了辆马车,带了十来个衙役,未用仪仗,可谓轻车简从。与他同来的还有十几位里老、里长,俱都骑骡或驴。

吕伯升与本里十个里长,及杨家坪族长杨正山,作为地主在道旁相迎。吕成亮等三个秀才也在迎宾之列,他们身为士人阶层,站在众人之前,与吕伯升并齐,因属晚辈,只排位靠后。

站在众人之末的杨正山眯着双眼,暗自想着,杨家坪真是该出一个读书人了。

吴知州下得车来,与迎接众人简礼相见,随即两处人汇合,向杨家坪山间田地走去。

杨正山作为本村族长,这时才得以越众而前引路。他将一众人等引至山田旁一处较高的平地上,随即吩咐村人开始汲水灌田。这一块平地因朝东靠北,一日里有大半天晒不到太阳,不适宜耕种,但在这里观望却很合适,大片山田尽在眼底。

吴知州因上了年纪,眼睛有些花,看远处却不妨事。就见由近及远有五个井上分别立着一个细铁筒子,各有一个农人上下摇动上面的木柄,不一会就听到潺潺水声。汲出的井水沿着挖好的沟渠流淌,又流入一个个支渠,灌溉着一片片田地。

流淌的水流反射着阳光,看着很是耀眼。吴知州脸上也泛起了红光,抚须微笑,竟像陶醉了一般。昨日他派心腹来看过“杨古井”的演示,因而说不上意外,但亲眼所见,仍不禁有点激动。

随同而来的一众里老、里长,之前要么半信半疑,要么根本不当回事。此时见到山间田地也能这般灌溉,惊诧之后心思便活了起来,只是碍于知州就在旁边,不好出声发问或议论。

杨正山与吕伯升相视一笑,眼中均有得色。看知州老爷的神态,应是相当满意,杨家坪这一次想来也能得些实惠。而数日前吕成亮便从杨铮及古成冶处讨得五个“杨古井”的预售份额,很快便可送至吕家崖,一点都不耽误秋种。

吴知州又观看了一会,满意地点了点头,将杨正山与吕件升叫到近前夸赞了几句,又问:“听闻想出此物的,是一个十岁孩童?”

杨正山道:“是我族中曾孙,刚十一岁。”

吴知州笑道:“难得,难得。他可在这么?”

杨正山道:“在。”随即让人去叫杨铮。

杨铮本就在不远处,听到召唤便即过去,一边走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下知州老爷:但见他身着青色团领常服,头戴圆翅乌纱帽,下巴上的胡子已有些花白,有些富态的脸上却很红润,面带微笑精神极好,看来再当个十年八年的官也没有问题。

到了近前,上前与吴知州见礼道:“小子杨铮,见过刺史。”

吴知州见杨铮虽衣着与寻常乡中孩童无异,但相貌端正利落得体,已先有几分好感;再见他行礼如仪落落大方,更难得的是会说官话,一下子便有些喜欢了。他来秦州已有两年,可本地乡音仍然大半听不懂,之前与一众里老、里长交谈甚少,便是为此。

他知道这“杨古井”是个孩童想出来的,既然来此,总要见上一见。本意勉励两句打发了便是,待见了杨铮,却想多聊几句,当即和颜悦色地问道:“你可是读过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质子无敌雁断胡天月三国之人皇崖山海战,救人复国,征服天下从南下自立建国开始,称霸战国!大明:开局驴车漂移,吓坏百官!我去投皇叔,吕布直摇头软饭硬吃,崇祯拜我当大哥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穿梭异界之我来自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