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昭看着他,喉间像是堵了一块巨石,半晌说不出话来。
她紧紧抓着他的手,眼眶渐渐泛红。
可她知道,于国于家,她都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她微微闭了闭眼,只能道,“好。”
……
京城陆续来了诏令和消息。
宣帝病重的消息刚传开,整个朝堂尚未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紧接着便传来了第二道诏令:太子监国理政。
元成接手朝政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官复霍衍的大将军原职,同时将誉王降为副将,明确宣布西北战事一概听从霍衍调度。
这道政令一出,宛如惊雷炸开,让整个朝廷顿时沸腾。
“太子殿下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公然扶持霍家吗?”
“霍衍复职?难道东宫真要与霍家联手掌控朝局?”
“陛下病重,这个时候的变动也太过蹊跷,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为何要降誉王的职?这是违逆陛下之前的旨意!”
……
京中议论纷纷,疑云四起,不少大臣对此感到不满甚至愤怒。
霍平昌之事迟迟未有结果,宣帝的突发病症又无人解释得清,朝堂内外已经暗潮汹涌。
这道复职诏令,更是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更有甚者,流言开始在京中传播——
有人暗指太子对宣帝心怀不轨,宣帝的病情或许与东宫有关。
“先前要公主和亲一事,太子就已经对陛下不满……”
“东宫是不是嫌陛下多事,直接动了手?”
“太子理政的第一步就是扶霍衍,看来东宫早就跟霍家串通好了。”
“此事若不查清,朝堂如何能安?”
流言四起,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惶惶不安的氛围中。
东宫对此却并未做过多回应。
元成的态度始终坚决,这道复职诏令势在必行。
他知道,西北战局刻不容缓,霍衍是唯一能够迅速稳定边境、威慑北羌的关键人物。
他没有向朝堂过多解释,也没有时间去理会那些流言蜚语。
与此同时,霍家也因这一诏令再次成为朝臣议论的焦点。
不少人私下猜测,东宫与霍家是否真的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关系。
“东宫和霍家……果然沆瀣一气。”
“霍衍复职,霍平昌还没给出交代,这事不说清楚,朝臣怎么能放心?”
朝堂上的争议愈演愈烈,甚至有大臣联名上书,请求彻查霍家。
……
元成给元昭的信上,只报喜不报忧。
他让她好好在凉州待着,带着孩子们暂且不要回京城。
也告诉了她父皇无性命之忧,不必太过挂心。
一切听霍衍安排就好。
元昭看了信,心中有一丝疑虑,她隐隐地总觉得有些不大对劲。
这晚,元恒、霍衍、和其他所有人都回了将军府。
一家人聚在一起,霍衍说了接下来的安排:
“明日我会领兵,去玉城前线。”他说这话时扫了一眼众人,显然已经是做好的决定,继而他转向元恒,“阿恒留守凉州城,凉州是要塞,也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