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个战术,直击到了虎狼骑的要害。
虎狼骑属于对战中的冲阵军,没有配置弓箭。
虎狼骑的马上,挂了至少三件兵器和一个圆盾。
所有兵器,不是为了冲阵和骑战,就是抵御冲阵时的箭雨,自然不会再带上累赘的长弓和箭壸了。
哪怕虎狼骑的马速要快上一些,可在草原上,马掌的作用没有那么大,对方也多是特等战马,至少也是头等战马,绕着圈跑,根本就追不上。
难楼伏兵施放的第一轮箭雨,就造成了虎狼骑两千余将士阵亡,受伤的也有近六千人。
这还是按照骑兵操典,行进时,圆盾必须在手的结果。
如果不是圆盾在手,对方三万骑齐射,虎狼骑必定损失惨重。
蔡成之所以要给骑兵定下这个规矩,并把其写入操典,就是为了防埋伏。
冷兵器时代,遇到埋伏时,大多是先遭受箭矢的攻击。有了圆盾,可以大幅度减小伤亡。
而且在冲阵时,遇到对方的箭雨,圆盾的作用,比起用兵器格挡箭矢来说,作用大了很多。
冲阵后,就把圆盾背在后背上,防止身后的冷箭偷袭。
然而,这还不算完。
虎狼骑毕竟在快速奔驰。
骑兵疾速奔驰时,不怕受伤,只怕掉下马来。
一旦掉下马背,等着的就是后面疾驰战马的践踏,收都收不住的那种。
阵亡的将士,起码有五六百人,就因战马践踏而亡。
要想不继续践踏前方地面的战友,就可能勒住马缰,停止前进。
关羽一见中了埋伏,不敢再前进,马上下令组成圆阵。把伤员都集中到圆阵中央,由随军军医负责救治;没受伤的,则在外围组成防御圈。
也好在关羽如此安排,才大幅度地减少了伤亡。
然后,张飞才让人放出烟花响箭,请求飞羽骑的支援。
他们不敢突围。
一旦突围,不仅伤亡会扩大,而且所有的伤员可能就无法活下来了。
对方有三万精骑,全部在外围骑射,虎狼骑只能挨打,不能还手,伤亡自不可能小。
当然,他们不突围的根本原因,是知道管亥、太史慈率领飞羽骑,就在外围。
有人问,为什么虎狼骑没有发现埋伏呢?
他们没派出探马吗?
你问对了,他们还真没派出探马。
他们出发的地点距离王帐位置,只有五十余里。战马奔驰,半个时辰就到。他们不认为有派出探马的必要。
而伏兵之所以能打他们一个猝不及防,就是因为草原上正值夏季,牧草长得有一人多高。乌桓骑兵就埋伏在草丛中,根本就发现不了。
一声响箭,几万骑齐出,距离也就是百来丈,瞬间就冲到二十丈距离之内了。
好在战马都有轻型披甲,箭矢无法穿透。
否则的话,只一轮箭雨,就不止数千人伤亡了。
管亥和太史慈,也是看到蓝色的烟花箭,才知道虎狼骑求援。
两边各一万五千飞羽骑齐出,快速前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