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夜青中了头名解元,他的同窗张庭轩,许佑安,白浩,王杰也都中举。
他们五人约好,明年春天一起去京城。
沈萱萱和宋夜青回去之前,大柳树村已经得知宋夜青中举的消息。村民纷纷带着礼物前去祝贺。这更加激励了学堂里的孩子们。
宋夜青回村后,在村长和四位村老的帮助下,在村里宴请全部村民。
宋夜青在年前这段时间更加刻苦学习。在书院休沐的三天里,都在家中努力学习,对于家中的事宜都交给了沈萱萱。
在皇上命令大司农全国推广建蔬菜大棚时,宁梦璃种植的玉米也获得丰收。
孙祥做为玉米农庄的管事,带领农庄的二十多人,亲眼看着玉米从种植到成熟。看着一个个饱满结实的玉米棒子,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成就感。
为了抢收玉米,王成从药田山庄调了二十人过来。
宁梦璃,沈萱萱和三个孩子,加上白芷,白芍,巧娥,和一众护卫,浩浩荡荡的队伍到了玉米农庄。同行的还有县令大人与他带的十名衙役。
宁梦璃和县令大人亲自看着收回来的玉米称重,记录。
在孙祥的安排下,五十人五人分为五组,十一人一组,两人称重记录,七人一亩地掰玉米棒子,两人负责往外运。
三百亩地的玉米三天全部收获完,三百亩地约产三百五十石玉米。
这样的产量在古代也算是高产了。
县令大人看着金黄的玉米,仿佛看到了他的升迁调令。
“福宁乡君发现新的高产粮食,并试种成功,为我们东辰国农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官一定要上报朝廷,为福宁乡君请封。”
宁梦璃:“县令大人,这些玉米,都可作为种子,供来年继续种植。我愿将这些玉米借给朝庭,明年朝庭收获玉米后,再还给我等量的玉米。加上皇上赏赐的一百亩良田,总共四百五十三石玉米。”
县令大人:“福宁乡君大义,我回去就写折子上报朝廷。”
县令大人带走了五十斤玉米,回到县衙按照沈萱萱教的方法,四十斤磨成面,做出几种吃食,并将这些东西带去府城,让知府大人也尝尝。
知府大人得知后,立刻将县令大人的折子,盖上自己的官印,将折子送去京城。一同送去京城的还有一车玉米,以及玉米的几种食用方法。
有了这个功绩,知府大人知道,明年自己的升迁稳了。
玉米被摆在龙案上,皇上龙颜大悦,对着下面一众品尝玉米吃食的朝臣说道:“这是福宁乡君偶然寻到的玉米,并且试种成功,产量比小麦还高,”
“而且,福宁乡君自愿将这些高产玉米做为种子献给朝廷。明年朕要将玉米的种植在全国范围推广。玉米如此高的产量,百姓们不用在饿肚子了。”
林尚书:“恭喜皇上,得上天眷顾,先有蔬菜大棚,后有玉米,使百姓能吃饱吃好。”
胡丞相:“皇上,福宁乡君献粮种有功,应当封赏。”
太傅:“皇上,福宁乡君去年捐献粮草,今年又捐献粮种,应当封赏。”
皇上:“好好好,福宁乡君献粮种有功,特封为福宁县主,赏赐按份位发放。”
胡丞相:“皇上,福宁县主与福安县主两位奇女子,胸怀大义,臣听说两位县主已生完孩子,这次应该能来京城向皇上谢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