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那沉默不语的朱魁突然从人群中走出,双手抱拳,严肃的说道:
“皇上,如果是太子断定吴天成与元和国的人有勾结,必定已经掌握了证据,臣认为,这件事不应该在太子不在京城的时候,把全部的罪责归咎到他身上,应该等他回来,查明真相,再做定夺。”
林兴亮却并不认同的反驳道:
“皇上,城中百姓怕是等不到太子回来,他们都嚷嚷着,要皇上废了太子,如果能以此来平息民愤,臣认为,皇上应该应民心才对。”
这时,与魏建宁关系较好的几位大臣纷纷出面,替魏建宁说情,
“皇上,虽然处斩吴家的旨意是太子下的,但现在太子不在京城,不能仅凭一道旨意就废太子,这太草率了。”
“皇上,且不说吴家通敌是真是假, 单凭自打太子监国以来,将朝廷上下的事处理的井井有条,也不该因为此事废除太子,请皇上三思。”
“请皇上三思……”
眼见着朝廷中有一大半的人都在替魏建宁求情,林兴亮犹豫了。
昨天,有人将一封血书送到林府,上面言明,吴家是冤枉的,请他为吴家做主。
本来他想把那封血书呈报给皇上,可是林夫人说了,如果被人知道吴家还有活口,会有人斩草除根。
思虑再三,林兴亮才决定,按照夫人的建议,不将血书供出,直接去朝廷上弹劾魏建宁。
此时,在众人都为魏建宁说怀的时候,他想到那封血书,想到吴家上下三十八口人命,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想法。
“皇上,臣认为,仅凭一封别人没有见过的密信就将吴家全家抄斩,这实在不是一国储君该做的事,臣要弹劾太子,臣等为民请愿,废除太子……”
他话音落下,和他关系好的,被魏建勋拉拢过去的人,纷纷跟着附和,
“臣等为民请愿,请皇上废除太子……”
“臣等为民请愿,请皇上废除太子……”
“……”
眼见着事态不好,朱魁当即怒声道:
“皇上,太子不在京城,谁知道这道旨意是不是太子下的,没准是谁偷的玉玺,私下的圣旨,请皇上明察此事。”
林兴亮却不依的哼了一声,
“朱大人真会臆想,偷下圣旨的事,誓问整个朝廷谁敢做?再说,这道圣旨是太子在京城时提前下好的,怎么会有假?”
另一个人也跟着附和,
“就是,就算太子是朱大人的女婿,朱大人也不能以权谋私,睁着眼睛说瞎话吧?”
朱魁闻言,当即怒哼一声,
“本官一向帮理不帮亲,也没有以权谋私这一说,你们休要在这血口喷人。”
林兴亮在这时瞪眼看着他,用极其严肃的声音质问,
“朱大人,大家都知道,玉玺一直在太子手里,别人怎么可能冒用?他这道圣旨明显下的太过仓促,甚至说,他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几年前,吴家得罪过太子,如果说朱大人你没有以权谋私,那就是太子以权谋私。”
林兴亮的话,让朱魁一时无言以对。
吴天成曾经是魏建安一手提拔起来的,魏建安对他有恩,当年魏建安对付魏建宁时,吴天成是出过力的。
此时,如果大家硬说魏建宁下旨斩杀吴天成全家是以权谋私,朱魁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这时,沉默许久的魏建勋开口道:
“父皇, 儿臣认为,反正太子不在京城,权宜之计,应该先平息民愤,等到太子回来,查明真相,再恢复他的身份不迟。”
魏建勋的话貌似在替魏建宁考虑,可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若太子被废,想要重新恢复身份,谈何容易?
皇上沉吟一会后,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