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君宠,他用医术多年编织的关系网,才一天的功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他们怎么都不需要自己了呢?
即便学生们学到了他全身的本事,经验还是不如自己吧?怎么大家都不找他看病了呢?当初他们可都是被自己救过啊。人呐,都是这么没良心。
樊楼,一个隔音包间,杜莘老正在跟户部郎中小胖子王才畅饮。吴翠翠接管樊楼后,就根据王有志的设计,用软木打孔做的吸音板等材料,搞了一些隔音包间。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比一般的包间贵一倍,但还要提前三天预定。
王才恭维了一通,然后问:“杜御史怎么就能赌定王继先非垮不行?”
杜莘老笑道:“若是官家的病,还非他不可。那我也不敢贸然出手。但现在有很多人可以治官家的病。而王继先治死了秦熺,谁不害怕?官家也怕啊。
我这篇奏章,写了此贼十大罪状。其他都好说,有两条,官家是还不能忍的。”
捧哏王才赶紧问:“哪两条?”
杜莘老说:“一条是阴养恶少,私置兵甲。这是要造反!另一条是诬陷他亲姐姐奸淫,脸上刺了字发配到台岛去了。他倒是对开发台岛真上心。
不过亲姐姐都下得了手,别人岂不更是毫不留情?他姐姐如何得罪了他?说来说去,不过是经常说他几句,让他不要过分为非作歹。这样六亲不认的人,谁愿意留他?”
王才连声夸赞,又问:“朝中很多御史在弹劾面条,毕竟他这次姑息纵容简明会,差点酿成大祸。甚至还传说他与卢德勾结。主战派对弹劾面条也很热衷。杜御史为何不再搏击一次?”
御史们喜欢管集中火力弹劾大佬叫“搏击”。朝中的官员私下谈论大臣,为了保密,一般都不直呼其名,而是起个外号。这样圈子外的人即便听到了,也不知道是在说谁。即便被人检举,也可以赖掉。
“面条”是指汤思退。因为姓汤,为官之道又非常柔软,大家觉得他像汤饼一样,一开始就管他叫“汤饼”。
后来从王有志府上开始流行管汤饼叫“面条”,大家觉得面条更形象,于是慢慢很多人都跟着不再叫汤饼,改称面条。而这位汤相的外号也就跟着改,这样连“汤”字也没有了,更加隐秘。
杜莘老笑道:“别看弹劾的热闹,面条还是没事,稳坐高位。今上对金国还是心存幻想,认为面条能跟金国谈妥。官家大概想不行就多给金国点钱,毕竟现在朝廷又不缺钱。既然官家是这种想法,那面条的地位就牢不可破。
我知道你们琅琊王氏那位小祖爷手里有面条与卢德勾结的证据,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你也不要操心了。
你们王氏的王十朋,也是有名的‘真御史’。如果你们那位小祖爷觉得时机到了,还用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