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望着这突如其来的暴雨,心中暗叹一声:“天不助我!” 他知道,这场暴雨让司马懿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想要再次将其逼入绝境,恐怕难上加难。
司马懿见暴雨来临,大喜过望。他意识到,这是上天赐予他的逃生机会,绝不能错过。“将士们,此时不冲,更待何时!” 他挥舞着手中的宝剑,率领士兵们向着山坳出口冲去。
此时的太平道追兵,因暴雨的影响,视线受阻,阵脚也有些混乱。司马懿的军队趁机冲破了太平道的防线,向着西北方向逃窜而去。
诸葛亮见司马懿逃脱,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他深知,战争的胜负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此次虽功败垂成,但太平道的实力并未受到太大损失,未来仍有机会与司马懿一决高下。
“收兵吧。” 诸葛亮无奈地叹了口气,率领大军返回营地。
司马懿在逃脱后,不敢有丝毫停留,他率领着残军一路狂奔,直到远离了太平道的追击范围,才停下来稍作休息。他望着身后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对诸葛亮的忌惮与对此次死里逃生的庆幸。
“诸葛亮,今日之仇,我司马懿记下了。日后定当加倍奉还。” 司马懿咬牙切齿地说道。
回到曹魏境内后,司马懿开始重新整顿军队,补充兵力,同时加强军事防御,防止太平道再次来袭。他深知,自己与太平道之间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未来的日子里,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太平道这边,诸葛亮在回到营地后,与张一凡商议下一步的战略。他们认为,虽然此次未能彻底消灭司马懿,但夷陵之战的胜利以及对司马懿的追击,已经让太平道在天下间的威望得到了极大提升。接下来,太平道应继续巩固在江东和荆州等地的势力,发展经济,扩充军备,同时加强对曹魏内部局势的渗透与观察,等待下一次合适的时机,再次对司马懿发起攻击。
而在东吴,孙权在得知司马懿在山坳险些被诸葛亮消灭后,对太平道的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开始重新考虑与太平道的关系,一方面担心太平道会在消灭司马懿后,将矛头指向自己;另一方面,又想借助太平道的力量,制衡曹魏。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孙权决定采取观望的态度,暂时不与太平道或曹魏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而是加强东吴自身的实力建设,在这乱世中谋求自保。
天下局势依旧动荡不安,太平道、曹魏和东吴三方势力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战争与冲突后,进入了一个相对微妙的平衡阶段。然而,这种平衡之下,却隐藏着无数的危机与变数,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打破平衡、争夺天下霸权的那一刻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