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贺逸尘和沈若楠手牵着手走进了屋里。
沈父看到他们,放下手中的旱烟,说道:“你们俩这小年轻,在外面待够啦?”
沈若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爸,外面月色好,就多聊了会儿。”
贺逸尘跟着说道:“叔,让你们操心了。”
贺母笑着说:“快过来坐下,咱们接着说大队的事儿。”
大家又围坐在一起,沈母说道:“那孩子以后上学咋办呀?”
贺母想了想,回答道:“大队有个小学,老师都是本村的,先在这儿上着,以后有机会再往城里转学。”
沈大哥开口道:“只要娃能学到知识,在哪儿上都一样。”
大家讨论着未来的生活,虽然有担忧,但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夜越来越深,可屋里的气氛依旧热烈而温馨。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小院里,大家早早地起来,准备迎接新一天的生活。贺逸尘和沈若楠简单洗漱后,便准备前往大队长家。临出门前,沈母特意将一包自家腌制的咸菜塞到沈若楠手里,叮嘱道:“楠楠,把这个带上,给大队长家送去,礼轻情意重。”
两人沿着乡间小路前行,路边的野草挂着晶莹的露珠,在晨光下闪烁着微光。到了大队长家,大队长热情地将他们迎进屋内。得知来意后,大队长打开了话匣子,详细介绍起大队的情况,从土地分布到人员构成,从现有的生产难题到未来的规划。
临近中午,贺逸尘和沈若楠满载而归。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与家人分享收获。贺逸尘将一张手绘的大队地形图摊在桌上,兴奋地说:“大队长说,咱们可以先从修整灌溉渠入手,解决农田缺水问题。而且,大队计划在秋收后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培训。”
沈父听后,不住点头:“这是好事啊,掌握新技术,庄稼才能长得更好。”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出门一看,原来是村里的几位热心村民听闻贺家初来乍到,特意送来一些生活用品,有竹篮、木凳,还有刚摘下的新鲜蔬菜。一位大爷笑着说:“都是些自家物件,别嫌弃,以后都是一家人,有啥困难尽管开口。”
这份淳朴的善意让贺家人感动不已。贺母拉着大爷的手,连声道谢:“太谢谢大伙了,我们初来乍到,给大家添麻烦了。”
当天下午,贺逸尘和沈大哥便跟着几位村民前往农田,帮忙查看灌溉渠的损毁情况。沈若楠则留在家里,和沈母、贺母一起整理村民送来的物品,同时准备晚饭。
炊烟袅袅升起,饭菜的香气弥漫在小院里。傍晚时分,劳作一天的人们陆续归来。大家围坐在桌前,吃着简单却温馨的饭菜,欢声笑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