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沐霏决心要将她所在的部落从狩猎社会引领向农耕社会,然而,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起初,当邢沐霏在部落的会议上提出要发展农耕的想法时,部落的人们对她的想法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他们习惯了在山林中追逐猎物、依靠大自然的恩赐为生,对于农耕这种全新的、陌生的生产方式一无所知,甚至有些恐惧。
有人质疑道:“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狩猎为生,这农耕能行吗?”
还有人担忧地说:“万一不成功,我们岂不是要挨饿?”
但邢沐霏没有气馁,她深知要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时间和实际的成果。
她先从部落中对新事物较为好奇和勇敢的一小部分人开始,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农耕的好处和可能性。
她带着他们来到部落周边的土地旁,用树枝在地上画出土地的分区和规划。
邢沐霏凭借着记忆中的知识,指导人们如何使用简单的石器和木器翻耕土地。
大家费力地挖着、撬着,汗水湿透了脊背。她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去除杂草和石块,让土地变得松软肥沃。
“把杂草的根都拔掉,不然它们还会再长出来抢夺庄稼的养分。”邢沐霏认真地说道。
为了找到适合种植的作物种子,邢沐霏不辞辛劳地四处寻找。她翻山越岭,走过崎岖的山路,穿过茂密的丛林。
她回忆起后世常见的农作物,努力在周边的环境中寻找相似的品种。
虽然她的空间里几种农作物,但她依旧没有停止寻找的脚步,希望种类更丰富一些。
有一次,她在一个偏僻的山谷中发现了一种类似小麦的野生植物,兴奋不已。她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些种子,如获至宝般地捧在手心。
当她终于带着一小袋种子回到部落时,人们好奇地围拢过来,看着这些小小的颗粒,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播种的季节到了,邢沐霏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地里,然后轻轻地覆盖上一层薄土。
“种子埋得太深或太浅都不行,要刚刚好。”她细心地叮嘱着。
她告诉大家要根据天气和土壤的湿度来浇水,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大家用竹筒和陶罐从河边取水,一趟又一趟,不辞辛劳。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邢沐霏时刻关注着它们的情况。她教人们如何识别病虫害,如何用燃烧艾草产生的烟雾来驱赶害虫,如何用捣碎的草药汁液来防治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