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呀!
“这种卑劣的手段都已经使了出来,暗里还不知道隐藏着什么呢?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的渗透已经很深,不然也不会如此地明目张胆!”
感慨归感慨,但现在还不是感慨的时候。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如果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至阳子害怕扯着蛋,也就从打坐恢复过来,睁开了眼睛。
眼神极为清澈,深不见底,不带一丝感情地看着郭丰。
此时的郭丰忍受着剧痛,又自己坐了起来,下人要搀扶他,也被拒绝了。
被至阳子用这种眼神看着,得不到半点信息,他心里在呼喊,“神仙爷爷,你倒是给句话呀,到底能不能治?”
但闯荡了大半生,又被病魔折磨了这么久,他知道,全部的希望在此一举,他必须保持对至阳子的最大尊重,至阳子不说话,他也不敢开口。
过了大约三分钟,整个院子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那些下人也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有的甚至流出了冷汗。
郭丰也感到极不自在,被至阳子这样看着,就像被神灵凝视。
仿佛他的一切,都已经被至阳子看透,如果不是得了这种皮肤病,汗腺全部被破坏了,恐怕已经汗如雨下。
至阳子看气氛也酝酿的差不多了,才开口道:“郭丰,你可知罪?”
郭丰听到至阳子的问话,仿佛被雷霆劈中了一样,得了这个病,难道是自己道德有亏?
他脑海里迅速地闪过了这些年来的经历。
他郭丰从小父母双亡,只有爷爷与他相依为命。
可黄鼠狼偏偷有病的鸡,不久爷爷由于承受不住丧子之痛,也离他而去,到死都没有闭上眼睛。
在老人的心里,他还要把孙子抚养长大,但老天却这么无情,夺去了自己的生命。
只留下五岁的孙子,现在又失去了自己,这最后给他遮风挡雨的臂膀,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也只能自生自灭!
老人的不甘就可想而知了。
不管老人是如何地不甘,郭丰没有了任何依靠,这已经是铁的事实。
乡亲们也可怜他,饥一顿饱一顿的给了他一些饭食,但谁家没有几张要吃饭的嘴?
陶渊明在《拟挽歌辞三首》中的第三首写道: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秋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是陶渊明为自己作的挽歌。
一代大诗人尚且如此,郭丰的爷爷,无论生前有千般好处,万般是,也不可能用余荫庇护他一生。
而那个时候,每户人家都十分困难,因此,好景不长,当同情之心退去时,他也就失去了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