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皮埃罗特对法国之后的抵抗已经不抱有太大希望,但听到作为军队高层的德罗骚以如此肯定的语气下结论,仍然生出了难以遏制的悲凉与绝望之情。利奥波德三世面色不豫,道:“法国一旦战败,英国如何还能坚持下去?他们引以为傲的舰队已经折损大半,最终只能低头于德国的威权。威廉明娜逃到英国,现在只怕是更加痛苦和后悔,从今往后,她几乎再也不可能重返自己的国家了。”
“那么,您打算怎么做?”皮埃罗特默然片刻,而后出言问询道。利奥波德三世缓缓道:“现在继续抵抗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为了避免再遭受无谓的伤亡,我准备向德国发出停战请求。至于我和王室成员将留在国内,与国民共患难。作为国王,比利时人民赋予了我太多权利,现在该轮到我履行责任,陪同他们在战争的伤痛中前行,并努力从废墟中重建家园。”
皮埃罗特吃惊地抬起头来,他万万没想到利奥波德三世竟会选择留下这条责任最重的道路。作为君主制国家的元首,利奥波德三世的国外存款足够让他和家人几辈子挥霍不尽,而如果留在国内,不仅要面对繁重的任务与工作,更要时刻承受被德国奴役欺压、成为傀儡的屈辱。或许利奥波德三世算不上是一名多么有才干的君主,但在今天的道路选择上,他却无愧于自己的誓言与光荣。
“此外,我也要让英国人为他们的自私付出代价。”利奥波德三世眼眸中跳动着愤怒的光芒,毫不避讳地恨声说道,“英国人想把我们作为牺牲的炮灰,为其远征军撤退争取时间,我怎能这么轻易的让他们如愿?既然他们敢不声不响的把我们出卖,我就敢向德国投降,把英国远征军的后方全让出来!今天比利时绝不会再为英国流一滴血,我要让英国永远后悔自己的决定。”
与英国王室这种纯粹的橡皮图章不同,比利时国王拥有很大实权:宪法规定国王就是军队的最高司令,有权发动或停止战争而无需经过政府同意。5月26日夜晚10时,比军副总参谋长德罗骚便作为特使进入德营,向德军提出了停战声明。得知这一消息的希特勒欣喜不已,连连夸赞利奥波德三世“心怀人民,深明大义”,并要求比军立即无条件放下武器。在战场局势完全明确的今天,比利时人已经不可能再玩出什么把戏,投降是他们避免被灭亡的唯一途径。
次日凌晨4点,比利时残余军队遵守国王的命令,在各条战线上向德军缴械。虽然比军士兵在向侵略者交出武器时显得痛苦而又屈辱,但当他们走进德军临时划定的战俘区域之后,却又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不管怎样,自己的生命算是保住了。而翻过今天这一页,自己又将迎来新的生活。持续17天的高强度战斗让他们变得疲惫不堪,相比于血洒捐躯的数万同袍,他们显然更加被命运所青睐。
对于这些投降的比利时士兵,德军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人道待遇。因为在之前半个月内,比军的顽强抵抗给德军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极为悬殊的空中和装甲力量差距,比利时人没有丝毫退缩,其英勇无畏的表现比起德军最强的部队都不遑多让。如果不是联军主力陷入重围导致后援断绝,加上英军突然放弃阵地撤退,德军想要战胜比利时军队,势必将付出数倍于当前的代价。
随着比利时的投降,北线战局再度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德军穿过本属于比利时军队的防区,于27日夜晚再度追上了向西逃跑的英国远征军,遭此大变的远征军司令戈登顷刻间面色惨白,无穷无尽的绝望情绪摧枯拉朽般冲垮了他心中残存的所有希冀。
经过又一天苦战,英军仍然没能攻下眼前的港口,而原本用于当炮灰、为自己掩护侧后的比利时军队竟然直接投降了,用最激烈的行动来报复自己的出卖。用不了多久,德军就会从四面八方对英军发起猛攻,而虽然戈登手里仍有超过20万作战人员,但却再也别想汇集成拳,打向最关键的敦刻尔克一点!
“传令,全军改变目标,在今夜向敦刻尔克的东部海滩发起最后的进攻。”戈登咬牙沉思片刻,而后向副官断然下令道。到这个时候,英军已经不能再死盯着敦刻尔克这个深水港,指望通过大船成批次撤走部队了。海滩虽然撤退效率底下,但总比没有强。最重要的是,德军在海滩上的防御强度远不如敦刻尔克这个港口城镇,英军趁夜一拥而上,总能打开几个薄弱的缺口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