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不必多礼。”刘备扶起蔡琰,“在绣什么呢?”
“臣妾闲来无事,随便绣着玩呢。”蔡琰笑了笑,将绣品递给刘备。
刘备接过一看,是一幅鸳鸯戏水的图案,绣工精美,栩栩如生。
“皇后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刘备赞叹道。
“陛下过奖了。”蔡琰有些羞涩地说道。
“朕今晚就在你这里歇息了。”刘备说道。
“臣妾遵旨。”蔡琰的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翌日清晨,刘备早早地醒来,他没有惊动蔡琰,前去早朝。
刘备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下方的文武百官,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众卿,可有事启奏?”刘备的声音洪亮,在大殿内回荡。
这时,一个身穿黑色道袍,头戴九梁进贤冠,面容清瘦,眼神却格外锐利的老者走了出来。
“臣,姚广孝,有本启奏!”
刘备微微颔首,示意他说下去。
姚广孝躬身一礼,朗声道:“陛下,如今大汉一统,江山稳固,四海之内,莫不臣服。然国不可一日无储君,皇子禅虽年幼,却聪慧过人,实乃社稷之福。臣以为,当早立太子之位,以安天下之心!”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刘备眉头微皱,目光在姚广孝身上停留片刻,又转向了其他人。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沮授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姚大人此言差矣!陛下如今年轻力盛,正值壮年,膝下虽只有一位皇子,但来日方长。当务之急,并非急于立太子,而是应广招美人,充实后宫,为大汉开枝散叶,绵延皇嗣!”
郭嘉也紧跟着说道:“臣附议!陛下,沮大人所言极是。立太子之事,兹事体大,不可操之过急。如今四海归心,正是广纳贤妃,为皇室增添子嗣的良机!”
刘备沉默不语,手指轻轻敲打着龙椅的扶手,发出“笃笃”的声响。
大殿内静悄悄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刘备的决断。
良久,刘备开口了:“两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立太子之事,确实需要慎重考虑。”
姚广孝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却也无可奈何。
“不过……”刘备话锋一转,“朕以为,皇子禅虽年幼,却已展现出过人的聪慧,朕心甚慰。朕决定,立刘禅为太子!”
此言一出,大殿内再次响起一片议论声。
沮授和郭嘉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无奈。
刘备继续说道:“封戏志才为太傅,为太子师,辅佐太子,教导其治国之道!”
戏志才上前一步,躬身领命:“臣,遵旨!”
“至于广开后宫之事……”刘备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朕需要征得皇后的同意。皇后贤良淑德,朕当尊重她的意见。”
众大臣面面相觑,这还是第一次听说纳妃需要征得皇后同意的。
不过,想到蔡琰的才德,以及她与刘备的伉俪情深,众人也都能理解。
“陛下圣明!”
“既如此,退朝!”刘备一挥手,结束了这场关于立太子的朝议。
……
退朝后,刘备独自一人回到御书房。
他坐在书桌前,拿起一份奏折,却无心批阅。
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刚才朝堂上的争论,以及蔡琰那温柔的笑容。
“陛下,您在想什么呢?”一个宦官轻声问道。
“没什么。”刘备回过神来,“去,把皇后请来。”
“喏。”
片刻之后,蔡琰来到了御书房。
“陛下,您找臣妾?”蔡琰的声音轻柔,如同春风拂面。
“皇后,坐。”刘备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蔡琰依言坐下,静静地看着刘备。
“皇后,今日朝堂之上,姚广孝提议立禅儿为太子,沮授和郭嘉却建议朕广开后宫,为皇室开枝散叶。”刘备将朝堂上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
蔡琰听完,沉默了片刻,说道:“陛下,臣妾以为,立太子之事,乃国之大事,陛下自有圣裁。至于广开后宫……”
蔡琰的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但很快又坚定起来:“陛下乃一代明君,当以江山社稷为重。若广开后宫,能为皇室增添子嗣,臣妾自当支持。”
刘备看着蔡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蔡琰说出这番话,需要多大的勇气和牺牲。
“皇后,你……”刘备握住蔡琰的手,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陛下,臣妾明白的。”蔡琰微微一笑,“臣妾身为皇后,当以大局为重。只要陛下好,大汉好,臣妾便心满意足了。”
刘备紧紧地握着蔡琰的手,心中充满了感动。
“皇后,朕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数日后,刘备下旨,册立刘禅为太子,封戏志才为太傅。
消息传出,举国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