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 > 第236章 太傅徐庶

第236章 太傅徐庶

洛阳皇宫,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今日乃是太子刘禅十岁生辰,对于大汉而言,这不仅仅是太子的私事,更是国之大事。

皇宫内外,皆被装点一新,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太极殿前,更是铺设了红毯,两侧宫灯高悬,将整个皇宫映照得如同白昼。

宫人们穿梭忙碌,准备着晚间的庆贺宴席。

御花园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彩绸飘舞,乐声悠扬,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刘备身着龙袍,面带微笑,在蔡琰和众妃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太极殿。

今日的他,心情格外的好,看着日渐长大的儿子,心中充满了欣慰。

刘禅身穿太子服饰,头戴玉冠,稚嫩的脸庞上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成熟。

他跟在刘备身侧,静静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眼中充满了审视。

文武百官早已齐聚太极殿,静候皇帝和太子的到来。

见刘备和刘禅步入大殿,众人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高呼:

“臣等恭贺陛下,恭贺太子殿下!”

声音洪亮,响彻整个大殿,充满了对大汉皇帝和太子的敬意。

刘备抬手示意众人起身,脸上笑容更盛。

“众位爱卿,今日乃是太子禅十岁生辰,朕心甚悦,特设宴宫中,与诸位同乐。”

“为庆贺太子生辰,朕决定,大赦天下,以示朕与民同乐之意。”

刘备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充满了作为大汉皇帝的仁德之风。

“陛下仁慈,臣等叩谢陛下隆恩!”

百官再次跪拜,高呼万岁。

待众人起身之后,宴席正式开始。歌舞升平,美酒佳肴,

君臣同乐,气氛融洽。

席间,刘备频频举杯,与众臣共饮,谈笑风生。

刘禅虽是稚龄,但也举起茶杯,向文武百官致敬,言语虽显稚嫩,但举止却有模有样,颇具帝王风范。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席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这时,左丞相沮授起身,走到大殿中央,躬身向刘备行礼。

“陛下,今日乃是太子殿下十岁生辰,臣有一事启奏,还望陛下恩准。”

刘备放下酒杯,看向沮授,面带微笑,示意他但说无妨。

“公与请讲,不必拘礼。”

沮授起身,神色肃穆地说道:“陛下,太子乃国之储君,关乎大汉未来之国运。”

“今太子殿下已满十岁,启蒙已久,然太子宫中,只忠侯之后便未设太傅之位。”

“臣以为,太子不可一日无师,还请陛下早立太傅,以教导太子殿下,使其早日成才,将来方可继承大统,为陛下分忧,为大汉社稷谋福。”

沮授的话语恳切,句句都透露着对大汉社稷的忠心。

刘备听后,微微颔首,他自然明白太傅的重要性。

太子乃是国家的未来,太傅的选拔,更是重中之重。

“公与所言极是,朕亦有此意。”

刘备沉吟片刻,目光扫过殿下群臣。

“诸位爱卿,不知你们可有人选推荐?朕欲择贤能之士,出任太子太傅,教导朕的孩儿。”

沮授再次向刘备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若论才学,当世无人能出诸葛孔明之右。”

话音刚落,贾诩微眯着眼睛,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

他放下酒杯,缓缓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向刘备拱手道:“孔明先生之才,经天纬地,实乃人中龙凤。”

“然,臣以为,孔明先生之才,更在于治国安邦,而非教书育人。”

“太子殿下年幼,更需一位循循善诱,擅长教导之师。”

贾诩的话语,带着他特有的冷静和睿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诸葛亮的特点。

他认为诸葛亮虽然才华横溢,但更适合治理国家,而非担任太傅。

“文和所言,亦有道理。”

刘备微微点头,表示认同贾诩的看法。

诸葛亮之才,他自然是无比清楚的。

但正如贾诩所说,诸葛亮的才能,更偏向于战略和政务方面。

让他来教导太子,或许有些大材小用,也未必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时,郭嘉也起身,走到大殿中央,他先是向刘备行了一礼,然后笑着说道:“陛下,臣也有一人选,可为太子太傅之任。”

“奉孝请讲。”刘备饶有兴致地看着郭嘉,他知道郭嘉向来鬼点子多,不知这次又会推荐何人。

郭嘉微微一笑,缓缓吐出两个字:“扬州牧,徐庶。”

“元直?”刘备闻言,眉头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

徐庶,字元直,乃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大才。

“奉孝为何会举荐元直?”

刘备有些疑惑地问道。

郭嘉笑着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前些时日,徐庶曾上书朝廷,言其母年迈体衰,思念故土,欲侍奉老母左右。”

“徐庶之才,虽不及孔明先生那般惊世骇俗,但其为人谦和,学识渊博,且素有贤名,教导太子殿下,绰绰有余。”

“更何况,徐庶素来忠义,若能将其请回京师,不仅可为太子择得良师,亦可为朝廷增添一员干将。”郭嘉的话语,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听起来颇为可行。

刘备听后,陷入了沉思。

他仔细权衡着诸葛亮和徐庶的优劣。

诸葛亮之才,自不必说,若是能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大汉的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但正如贾诩和郭嘉所言,诸葛亮的才能,更适合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而徐庶,虽然在才能上稍逊诸葛亮一筹,但其为人忠厚,性格温和,更适合教导年幼的太子。

而且,徐庶素来以孝道闻名,如今他主动请辞,欲侍奉老母,也正体现了他的品德高尚。

最重要的是,刘备心中还藏着一丝前世的记忆。

在前世的历史中,刘禅的才能平庸,与他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若是能为刘禅选择一位合适的太傅,或许能够改变刘禅的命运,也能够为大汉的未来,增添一份保障。

想到这里,刘备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群臣,

缓缓开口说道:

“朕以为,奉孝所言甚是。”

“徐庶,确乃太子太傅之不二人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史记白话文版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立渊传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