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是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自身的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话,那就务必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才行;要是自身的能力水平比较高的话,那自然就得时刻牢记要做到谦逊有礼。二姐曾经提到过,在她所结识的人当中,最符合“水平低但谦卑”这一标准的就是她的好闺蜜暖暖啦。至于那个堪称“水平高又谦虚”典范的人物,则是龙哥。
然而呢,再看看满欣在这方面的具体表现。唉,怎么说呢?由于他本身压根儿就没有多少真才实学,所以自然而然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谦虚”一说。而且,就连“谦卑”这两个字都跟他沾不上边儿。没错,这里得用上“沾不上边儿”这个表述,而不能简单地说是“谈不上”。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就连那种最为低劣不堪的“见不得别人好”的行为举止,他都没办法做得出来。当然啦,让他去向别人虚心求教、努力学习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关于这一点,在 2017 在下半年的某一次经历当中便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当时二姐纯粹就是出于逗乐子,提出要教教满欣学习日语来着,结果怎么样呢?这家伙居然一点儿兴趣都提不起来,压根儿就不愿意去学。
那么,他这种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呢?其中有一种可能,那便是他压根就与你所身处的这个世界毫无关联。对于你所热衷的这个爱好,他仅仅只是将其当作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来看待罢了。正如我们在前文已经详细剖析过的那样,实际上,阅读书籍乃是存在于精神世界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毕竟,所谓的精神生活,从本质上来说,它本身就是专属于每一个人自身独特的一种生活方式。当然啦,在此也就无需多言了。记得有那么一回,当时还有闺蜜在场一起用餐的时候,满欣竟然出人意料地认为,读书这件事完全是建立在能够填饱肚子这一前提之下的一种奢侈性的享受行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要知道,首先来说,书籍的价格通常并不会太过昂贵;再者,就连二姐也曾提及过,哪怕是在她居住着仅有 150 平米大小的房屋,甚至需要用数枚钢镚去购买馒头来充饥果腹之时,她都从未停止过对书本知识的汲取。
而且,从客观角度来分析,看书这件事绝对称不上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假如有人认为爱情仅仅属于那些有钱人才能拥有的奢侈享受,那么这种说法其实不无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愈发深刻地领悟到这句话所蕴含的内在本质和真实意义。二姐曾经这样说道。
二姐所言,之所以说满欣扰乱了她原本平静有序的世界,其关键就在于:满欣不仅影响了她对于空间品味的认知,甚至还波及到了她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
和这个人在一起,能够被拿出来探讨的往往是一个人在追求物质生活方面所展现出的社交能力。然而,精神生活却从来被拿出来讨论的话题。因为一旦涉及到对精神层面的讨论,反而可能会让人觉得你过于矫情做作。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有些人喜欢在微信空间里发布动态,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读了很多书籍,并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博学多才或者某种优越感。比如那个叫做贝贝的人,她在动态中写道:“看了这么多书,我如何如何……”
话说回来,你觉得有可能跟一个普通的“农民”去探讨自己读过哪些书、这些书中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以及它们所揭示的那些人生哲理吗?假如现在有个人手捧着一本书站在这里,那么可能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优秀观众。
其中一类便是所谓的“农民”。记得二姐曾跟我说过一件令她印象极其深刻的事情。那时候,娘看到二姐正在专注地阅读书籍,脸上露出了十分欣慰的笑容,并轻声问了一句:“哟!闺女啊,你咋还跟小时候似的,这么喜欢读书学习呢?”听到娘说出这番话后,二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因为在那一刻,她深切感受到,尽管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但在娘的眼中,那个从小就热爱学习的小姑娘形象始终未曾改变。没错,回想儿时,即使家里人并没有主动给她购买书籍的意识,可只要二姐手中能拿到哪怕仅仅一本读物,无论是提前发下来数量有限的几本教科书,还是其他任何可以翻阅的资料,她都会如获至宝般反复研读,直到将其翻得破烂不堪。不仅如此,就连中午大伙儿都纷纷进入午休时间时,二姐也依然保持着独特的习惯—怀里抱着个大馒头,再配上几瓣甜滋滋的糖蒜,然后沉浸于书本的世界之中无法自拔。而这个边吃边看的习惯,甚至一直延续到了她读初中的时候。而且,习惯的就是: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看书。简直一种人生享受。
第二类观众。比如当你坐在高铁或是飞机这样的交通工具上时,正沉浸于书籍的世界里。这时,旁边恰好有一个与你志同道合之人,他(她)不经意间侧过头来,瞥见了你专注阅读的模样。没错,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你所遇到的乃是同道中人。他们能够理解并尊重你对书籍的热爱,不会随意地对你的行为和选择加以评判或指责。又或许,这个人即使并非完全与你兴趣相投,但至少也不会对你读书这件事“评头论足”。
然而,满欣这样的人,明明手中紧握着遥控器,眼睛盯着所谓的“文化频道”,却还能一边歪着头,用一种略带轻蔑的口吻对你说:“你根本不懂。”仿佛只有他所关注的那个节目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化,而你手中的书本则一文不值。
要知道,看书本应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渴望,是一种纯粹的爱好;而文化,则更侧重于个人对于各种艺术、思想等领域的喜好和探索;至于精神生活,其核心更是在于不断地追寻更高层次的自我满足和成长。
这些都不应成为我们用来相互攀比、炫耀或者贬低他人的工具。
可惜的是,在如今这个社会中,许多人的心灵如同一片荒芜的沙漠,空空如也,毫无生机可言;还有一些人虽然看似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其内在却是空洞乏味,缺乏深度和内涵。相比之下,那些真正懂得享受阅读乐趣、用心去感悟文化魅力以及勇敢追求精神富足的人们,才显得愈发珍贵和令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