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第二天,李婉宁带着几包方便面来到了镖局门口。
她找到镖局负责人,满脸笑容地介绍起方便面的好处,还当场演示了泡面的便捷性。
镖局众人看到热气腾腾的面散发着诱人香气,纷纷露出感兴趣的神情。负责人尝了一口后,当即拍板订购了些,并让李婉宁留下地址,说如果好的话,会再来买的。
李婉宁留了流放四村的地址,也留下自己摆摊的位置:“我每逢集日都会在此摆摊,如果你们想要订方便面的话,也可以在集日的时候来此找我。”
搞定了镖局,接着李婉宁又前往货运码头。
码头上的工人起初还有些疑惑,但听她解释一番后,也好奇地围拢过来。
李婉宁拿出碗筷给几个工头试吃,工头们眼睛一亮,这个味道倒是很特别,如果买一点当做换口味的话也挺好的。
很快,这边也下了一点单子,李婉宁同样给他们留下了两个地址,方便他们日后订货。
李婉宁有点开心,第一次出来推销,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
他们都是以斤论的,镖局定了三十斤,码头一共有二十斤,总共加起来五十斤的样子。
其实李婉宁也去了杂货铺,但失败了,老板看着她的东西,虽然夸奖是个好东西,但觉得如果要放在铺子里卖的话,可能生意也不会太好,所以最后就没放。
老板的顾虑也是对的,现在这个年代,吃饭都成问题,享受就会靠后。
而且大多数的心理,方便面说白了也就是个面条,与其花这么多钱去买个面条,还不如自己做一点。
这样看着,如果散卖的话,以后方便面只能卖到镖局或者货运码头了,当然,最好的就是多来几个像杨夫子这样的大主顾。
因为只有五十斤,所以也没必要把所有人都叫回来做,直接和吴大嫂说了一声,让她这两天有空了过来做一下,一个人怕来不及的话,回头可以让杜乐去帮她。
吴大嫂也是会拉面的其中一个,李婉宁想着如果以后有这种散货订单,就让四个会拉面的嫂子轮流来做。
看来不管是什么技能,如果比别人多会一样的话,可能就会多一点机会,估计那些不会拉面的嫂子听到这个消息,也会感觉到遗憾吧。
虽然可能很久才能轮到一次,也只能拿到几个铜板,但人穷的时候,真的不嫌赚的少,哪怕是一文钱,可能也想掰成两半花。
李婉宁在现代虽然没穷到那个程度,但是也有一阵挺穷的,甚至不嫌弃刷视频的那三瓜两枣,每天认真的在各个软件上做任务,一天下来也没有一两块钱。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即使少,也总比没有强。
李婉宁感觉最近生活又进入了一个稳定期,好像一天没有太大的变化,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但林婉宁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她们家和村子里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可能也是一个不太安全的因素。
虽说目前治安还算可以,没有什么恶性事件发生,但原书里是有一个案件一笔带过的。
是别的村子,有一户过得还不错的人家晚上被灭门,只留下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小婴儿。
最后凶手抓到了,是村里有人穷的活不下去了,铤而走险去偷东西,结果被发现了,怕被吿官就出现了惨案。
事件传到她们这里的时候,村长特意召集大家开会,讲了那个人的下场,凶手凌迟,家人全部斩首。
并一再告诫大家流放人员犯案惩罚加倍的朝廷律例。
此事现在还没有发生,但她不想自己成为被杀的那一户。
光方便面厂用不了几个人,还有一搭没一搭的,改善不了大家的生活。
她想来想去,不知道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因为他们的重税注定了不会有很多钱,只能拼命挣扎在温饱线上。
所以,其实真的要多开荒多种地,多种一点最起码能吃的饱,只要不是饿极了,一般人就不会铤而走险。
但他们差就差在吃不饱又没有牛,靠饿着肚子的人去开荒,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很多人家的地现在还没有达到朝廷规定的标准。
那或者,她可以搞一个以工换牛?
反正平时到种或者收的时候,他们家的人手就不够,上一次还雇人来着,那与其给他们工钱,会不会让牛给他们开荒更好?
在晚上大家都在的时候,李婉宁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下,想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
虽说一般她说出来的话没人反对,但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她觉得家里的每个决定大家都应该知晓并且有发言权。
听了她的想法,刘伯远道:“我们家确实有点太扎眼了,虽说我们几个慢慢长大,可能他们行事也要斟酌,但如果本身就活不下去的那些,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什么都能干出来的。”
其他两个也表示赞同。
刘伯辉此时有话了:“哥哥们,我觉得你们和我一起练武吧,不求你们以后和我一样厉害,只要能练到一个打两,那我们家的战斗力就很强了,不是一般人能对付的了的。”
刘伯琛看他一眼:“你连我都打不过。”
刘伯辉不服:“那是因为你比我大,我练武时间短,杨夫子说我很有天赋。”
刘伯琛哼了一声:“他好像也对我们几个说过同样的话。”
好吧,刘伯辉想起来了,确实当时杨夫子是看中了他们几个的,但是只有他自己屁颠屁颠答应了,杨夫子还遗憾了很久,时不时的想去游说一下。
看来是杨夫子太贪心了,有了他这么好的苗子还不满足,还天天肖想他这几个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