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说家里人都会来帮忙的,李婉宁拒绝了:“不用,如果家里的人确实不善劳作,可以来两个就行,不能干重活就做点轻省的也行。”
反正种地也可以分成多个工种,为了防止那些劳作的人有意见,不干重活的以二抵一也行。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可能本来觉得自己的收获与付出相比挺值的,但如果有另外一个人以更少的代价获得和他一样的报酬,可能就会觉得心理不平衡了。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李婉宁才让她们来两个人。
尽量让大家都能打心眼里高兴吧,毕竟,本来就是想结个善缘的。
刘雅婷对来人都做了登记,包括他们后面打算出几个人来帮忙。
李婉宁喜欢这种事先说好,后面看你人品的方式。
登记了的人,从第二天开始就按先后顺序开始帮他们开荒。
那三头大黄牛都被派出去了,因为大家都愿意趁着这个机会多开一点地,所以基本上都是家里的人都上,一起创造机会帮牛开荒。
王志远他们现在和牛配合非常那个默契,一人一牛开一亩差不多5天的时间,现在是一人一牛再加一家子,两天的时间大部分人家都能开一亩还要多。
只有个别人家,确实家里就一个年轻女人做劳动力的,实在没办法,即使累个半死,两天也只能开个半亩地。
不过,这样的人家李婉宁都让记录下来了,打算后面有时间的话再去帮她们开一点。
这样的人家,如果不帮忙的话,后面处罚越来越重,不想办法最终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天李婉宁正看着名单,有点奇怪:“这个上面怎么只有四十二户人家呀?一共四十六户,除了村长和咱们自家,应该还有四十四户才对。”
刘雅婷道:“我能确定的是丁婶子没来,还有不知道是哪家。”
为了弄清楚,李婉宁拿着名单去找了村长,村长细细看一眼:“你们这还少个村东头的李婆婆。她们家就她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婆婆和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想必觉得太不对等,不好意思来吧。”
“那她们家的地够了吗?”李婉宁问。
“不够,她们家只有两亩地,平时基本靠挖野菜活着的,也是可怜呢。”村长感觉自己都有点不忍心。
虽然平时自己能照顾就照顾一下,她们家的粮食自己的秤都是往高了打,这样粮税就能少交一点,哪怕是多留下一把米,也能让祖孙两个肚子里能多几粒米。
这样看来,这个李婆婆倒是个有原则的人,李婉宁觉得,和这种人打交道不用计较得失,于是和村长告辞:“村长,过两天我去找找李婆婆吧,我们都姓李,说不定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