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婆婆点点头:“好的,那小丫帮你们干一个月的活儿,每季我们祖孙俩再帮你们剥玉米。”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说好让小丫第二天就去。
回去的路上,刘雅柔问李婉宁:“母亲,您为啥要让小丫来咱家?”
李婉宁笑一笑:“我看小丫和你们差不多大,你们会打络子,那她应该也学的会,我们教会她打络子的话,她们家也能有点收入。”
两个孩子这才明白李婉宁的用意,刘雅琴不由道:“母亲,您是我见过最好的人。”
刘雅柔也很骄傲:“那是,也不看她是谁的母亲。母亲放心,等小丫来了,我们和她一起打。”
小丫虽然看起来小,但心智成熟度挺高的,一大早来了看到刘雅柔在给鸡剁菜,马上过去要接过刀:“柔儿小姐,我来吧。”
刘雅柔没给她:“小丫,你叫我柔儿就好,母亲说要教你打络子呢,你先过去,等我剁完这点菜然后给你一起做。”
小丫有些局促的来到李婉宁前面:“李夫人,刚才柔儿小姐说您要教我打络子,我,我可能有些笨,不一定能学会。”
这娃怎么这么自卑呀,李婉宁皱皱眉:“你就她叫柔儿吧,还有,别说自己笨,你们都很聪明,一看就是心灵手巧的孩子,让红袖姨教你,她会的多。”
于是,红袖又多了个小徒弟。
从简单的开始学,两遍,只跟着红袖做了两遍,她就可以自己做了,除了个别步骤有点模糊,其他一点不差。
就这还叫笨?那很多人都该笨到无药可救了。
就这样,第一天,小丫就打了四条络子,虽然是最简单的那种,但看着成品,小丫还是觉得非常开心。
第二天开始,小丫每次来了就开始干活儿,速度越来越快,从刚开始的一天四个,到五个,六个、七个。
小丫现在干得很起劲,但是李婉宁家里的人不愿意了:“夫人,明日开始暂时别让小丫来了吧,不然我们的话本都没法写了。”
“也行,她现在已经很熟练了,那就让她把材料带回去做吧。”李婉宁也觉得自己之前说的时间有点长了,一个月,按带得耽误多少时间呀。
于是,在晚上小丫要走的时候,李婉宁收拾了二十个络子的材料:“小丫呀,你这两天不用来了,把这些做完了再来吧,当然,如果你有什么急事也可以来。”
“好的,李夫人,我会快点做完的。”小丫乖巧回答。
知道这姑娘实诚,李婉宁赶紧道:“你做这个的时候做完一个要休息一下,光线不好的时候也别做,我们不急着要。”
“好的,李夫人。”
看着她转身离去,李婉宁感叹:“这姑娘真不错,身处逆境却不骄不躁。”
刘雅柔拉拉李婉宁的袖子:“母亲,我们也身处逆境不骄不躁呀,我们也真不错。”
李婉宁笑道:“对对对,你们不止不错,还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