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院放假的前几天,感觉好像已经有年味了,大家该准备的也都准备起来了,而且《曾许诺》的中册和下册也都交出去了,又拿回来四两银子。
李婉宁将前前后后这六两银子摆在桌面上,叫了几个姑娘过来:“你们说,为什么我们原来一本只能有一两银子,但现在分了三册,但是每册都能拿到二两?”
现在家里写话本子的事情,三个姑娘都知道了,因为都在家里,不太好瞒,所以干脆拉拢过来。
但因为两个小的太小了,平时是不允许她们参与讨论 的,她们平时也不刻意来听,只是正好在旁边的时候听那么一耳朵。
刘雅柔率先捧场:“因为母亲的故事好听。”
刘雅琴也道:“对,因为咱们的故事写的好。”
刘雅婷看着桌上的银子:“因为我们市场上的反响好,而且一直保持创意不断,所以老板提高酬劳,想让我们看在银子的份上多谢,达到双赢。”
李婉宁点点头:“你们说的都对,从这件事,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
如果你在某一个方面去深挖,让自己做到很好的程度,那么,你就可以靠这个来生存。
来这里后大家也能看到,技艺高超的绣娘,做饭好吃的厨师,甚至是能说会道的小二,都是凭借某一个方面的突出而赚钱。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我也希望你们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好好培养,深耕成以后能养活自己的技能。
当然,我是希望你们能一生平顺,再无风雨,但以后的事情谁能说的上,等陷入绝境才想到技能重要性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几个人若有所思,想想来到这里的一切遭遇,如果没有刚开始的打络子赚钱,可能也就没有后来了。
所以,其实在刚开始,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们就是因为打络子和绣帕子活下来的。
小丫家里为啥过得那么苦?就是因为本来就不善种地,可是家里两个人连络子都不会打,也没有其他任何可以拿出手的技能,所以,没饭吃也是有原因的。
因此,要像母亲说的那样,给自己学一个能赚钱的一技之长才可以。
其实这些话本该给那些男孩子们说,但是由于写话本子对他们来说还是秘密,所以不能以此为例。
算了,男孩子们以后万一真有什么就是去卖苦力也是个出路,还是女孩子们的技能更要紧一些。
就在大家准备热热闹闹过年的时候,也就是腊月二十二,书院放假的前一天,刘伯辉放学回来对李婉宁说:“母亲,杨夫子说过年他要带我们去边关,体验一下军队生活。”
“啥?”李婉宁掏掏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其他几个小妾也都向这边看过来。
刘伯辉又讲了一遍:“杨夫子说平日里我们在书院都养得和深闺小姐一样,得让我们去见识见识什么是男人。”